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shí)間:2022-07-26 21:05:35作者:佚名
1、齊,漢語常用字(一級字0518),讀作qí、jì、zī或者zhāi,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本義就是谷穗整齊,后引申為整治、整理等。
2、字源演變: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的“齊”均像谷穗上端之形,但略有高下錯(cuò)落。金文中的“齊”多數(shù)用為國名?!墩f文》:“齊,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毙戾|系傳:“生而齊者,莫若禾、麥也。二,地也。兩傍在低處也。”所以“齊”的造字本義就是谷穗整齊。后來泛指整齊。甲骨文用為地名:“癸丑王卜,貞:旬亡畎,在齊次?!保ā逗霞?6821)《禮記·大學(xué)》: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饼R,理也。也引申為“等同”之義?!稖?zhǔn)南子·精神》:“齊死生?!备哒T注:“齊,等也?!庇忠隇椤叭俊敝x?!盾髯印ね醢浴罚骸八恼啐R也?!睏顐娮ⅲ骸褒R謂無所闕也?!币布俳铻椤褒S”字。如者汀鐘:“齊(齋)休祝成?!保ā都伞?.125)由此引申出“莊嚴(yán)”、“肅穆”等義。又通假為“臍”?!蹲髠鳌でf公六年》:“后君噬齊?!倍蓬A(yù)注:“若嚙腹齊,喻不可及。”由此引申出“中央”、‘“中正”、“中和”等義。也假借為“翦”。《儀禮·既夕禮》:“馬不齊髦。”鄭玄注“齊,翦也。”由此引申出“限制”等義。又假借為“劑”、“嚌”、“粢”瓷”、“膺”、“鑾”、“躋”等。“齊”今簡化為“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