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7-31 09:57:56作者:未知
1、傅雷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號怒庵,生于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xiāng)(今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航頭鎮(zhèn)),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shù)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的重要締造者之一。
1908年4月7日生于江蘇南匯周浦鎮(zhèn)。傅雷年幼喪父,母親賢淑,極富主見,曾請先生教子認字、授英語與算術(shù)。1919年傅雷進鎮(zhèn)小學二年級,一學期后轉(zhuǎn)往上海,入南洋中學附屬小學。1921年考取教會學校徐匯公學。傅雷原名怒安,十五歲時易名為字,另取名為雷。
1928年2月3日抵馬賽,次日至巴黎。他持嚴濟慈信,經(jīng)鄭振鋒介紹進法國西部的貝底埃補習法語。同年秋考入巴黎大學文學院,主修文藝理論。課余去盧浮美術(shù)史學校和梭旁恩藝術(shù)講座旁聽,觀賞法國藝術(shù)館、博物館的美術(shù)名作。
1932年和表妹朱梅馥結(jié)婚。同年參加龐薰琹等組織的“決瀾社”,發(fā)表社簽名宣言,與倪貽德合編《藝術(shù)旬刊》,主持龐薰琹個人畫展。授課外,他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翻譯外國文學及撰寫藝術(shù)理論文章之中。
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紅衛(wèi)兵抄家,受到連續(xù)四天三夜批斗,罰跪、戴高帽等各種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謂“反黨罪證”。
1979年4月,由上海市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和中國作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主辦傅雷朱梅馥追悼會,柯靈致悼詞,宣布1958年劃為右派分子是錯誤的,應(yīng)予改正;文革中所受誣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徹底恢復政治名譽。骨灰移葬上海革命烈士公墓。
2、朱梅馥
朱梅馥(1913年—1966年),女,1913年出生于上海。她是近代中國文學家傅雷之妻。楊絳稱其集溫柔的妻子、慈愛的母親、沙龍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婦于一身。
朱梅馥,生于1913年2月20日,上海南匯縣城。原名朱梅福,緣于出生之時正是陰歷元月十五,臘梅盛開。
父親朱鴻,清朝秀才,后來教書為業(yè)。母親楊秀全,有三兄一姐。
朱梅馥女士初中就讀于上海教會學校稗文女校念,高中進入另一所教會學校晏摩氏女校,曾學過鋼琴。
在四歲時,傅雷的父親蒙冤入獄,他的母親為其父洗刷冤屈,無暇照顧自己幼小的女兒,致使他的兩個弟弟與一個妹妹死去。她14歲時與傅雷定下婚約。
1932年,她與著名翻譯家傅雷在上海結(jié)婚?;楹笥腥樱L子夭折,次子傅聰生于1934年,留居英國,鋼琴家;三子傅敏生于1937年,教育家,編輯有《傅雷家書》傳世。
1966年9月3日,文革爆發(fā),時局混亂。不堪中,她與丈夫傅雷選擇了一死,她為傅雷準備好溫水服毒藥,為保持尊嚴將他擺正在沙發(fā)上,后撕下床單上吊自盡。時年五十三。
1979年4月,朱梅馥與傅雷夫婦二人的骨灰盒移入上海革命烈士公墓。
朱梅馥女士性格溫柔,文靜隨和,賢淑豁達,被友人親切稱之為“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