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08 14:00:01作者:佚名
《國語》的著作介紹
著作記錄范圍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宋代以來,包括康有為在內(nèi)的多位學(xué)者懷疑《左傳》為西漢劉歆的偽作。起自西周穆王,訖于戰(zhàn)國初年的魯?shù)抗?,分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國約427年的史實。
《國語》的內(nèi)容解讀
《國語》按照一定順序分國排列,在內(nèi)容上偏重于記述歷史人物的言論。全書二十一卷,分別記載周、魯、齊、晉、鄭、楚、 吳越八國事,是各國史料的匯編。成書約在戰(zhàn)國初年。
《周語》對東西周的歷史都有記錄,側(cè)重論政記言。
《魯語》記春秋時期魯國之事,但不是完整的魯國歷史,主要是針對一些小故事發(fā)議論。
《齊語》記齊桓公稱霸之事,主要記 管促和桓公的論政之語。
《鄭語》則主要記史伯論天下興衰的言論。
《晉語》篇幅最長,共有九卷,對晉國歷史記錄較為全面、具體,敘事成分較多,特別側(cè)重于記述晉文公的事跡。
《楚語》主要記楚靈王、昭王時期的事跡,也較少記重要歷史事件。
《吳語》獨記夫差伐越和吳之滅亡,《越語》則僅記勾踐滅吳之事。
《國語》的著作內(nèi)容《國語》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由晉國的史官編纂成書,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yīng)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國語》以記言為主,所記多為朝聘、饗宴、諷諫、辯詰、應(yīng)對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