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1 09:52:58作者:未知
1、孟子(約前371年-前289年),出生于鄒城市北鳧村,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
2、孟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想把“仁政”的理念推行于國家統(tǒng)治之中,造福于百姓,他在戰(zhàn)亂時,周游各國。孟子到齊國宣傳自己的學(xué)說時,并沒有被統(tǒng)治者接受,于是他離開了齊國。
3、孟子53歲時來到了魏國,惠王見到孟子就問:“叟,不遠(yuǎn)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最反對國君言利,所以回答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焙髞砦簢R國發(fā)生了戰(zhàn)爭,后來梁惠王就去世了,他的兒子梁襄王嗣位,孟子不喜歡梁襄王,于是離開了魏國。
4、孟子于公元前318年再度來到了齊國,孟子受到了齊宣王的禮遇,但是齊宣王只是尊重孟子的德行,并不打算實施他的政治措施,孟子再度離開了齊國。
5、孟子再游宋時,宋君偃早已自立為王?!泵献诱f,湯、武行王政,他們的征伐,是從水火中拯救百姓,誅殺殘暴的君主,得到天下人的擁護(hù),“而無敵于天下”。“茍行王政,四海之內(nèi)皆舉首而望之,欲以為君。齊楚雖大,何畏焉?”他又離開了宋國。
6、不久,孟子回到了魯國,魯平公將要去拜訪孟子,因為他所寵愛的小臣臧倉說了孟子的壞話,而又改變了主意,孟子知道了這件事,說是天意所為,于是不再出游。
7、孟子的思想主要有民本思想: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8、他繼承了孔子的思想,繼承“仁政”,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于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hù)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長遠(yuǎn)利益。
9、孟子的“易子而教”思想也是傳承了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張,設(shè)立學(xué)校,進(jìn)行全民教育。
10、他還提出了“性善論”,認(rèn)為“仁、義、禮、智”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