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2 20:24:30作者:佚名
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與介詞于加代詞是相當,心不在焉,不復(fù)出焉。2、乃和才的意思,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3、文言疑問詞,怎么,哪兒,且焉置土石?4、文言助詞,又何戚焉。草木無知,叩焉何益?5、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焉: yān
1. 與介詞“于”加代詞“是”相當:心不在焉。不復(fù)出焉。
2. 乃,才: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3. 文言疑問詞,怎么,哪兒:且焉置土石?
4. 文言助詞:又何戚焉。
〈代〉
(1) 表示指示,相當于“之”
草木無知,叩焉何益?——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2) 又如:心不在焉
(3) 哪里或那里
且焉置土石。——《列子·湯問》
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焉,代詞,那里,指南海。)——清· 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
(4) 什么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5) 怎么
食其祿,焉避其難?——《三國志》
(6) 兼有介詞“于”加代詞“此”的語法功能,相當于“于是”、“于此”
二陵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不擇事而問焉。——清· 劉開《問說》
伏焉。——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 焉 yān
〈副〉
(1) 如何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jié)論。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2) 于是,就,乃,則 。表示兩件事或數(shù)個事接連發(fā)生
始皇巡 隴西、 北地,出 雞頭山,過 回中,焉作信宮 渭南。——《史記》
(3) 又如:焉始乘舟
◎ 焉 yān
<連>
于是 [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漢語中多與“乃”連用
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乃觀日之出入,一日行萬里。——《列子》
◎ 焉 yān
〈助〉
(1) 表示結(jié)構(gòu),用于前置的賓語之后,相當于“之”,“是”
今王播棄黎老,而孩童焉比謀。——《國語》
(2) 后綴,表示狀態(tài),用于形容詞、副詞之后,相當于“然”、“樣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書·秦誓》
◎ 焉 yān
<語>
(1) 用于句中表示停頓,相當于“啊”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 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記》
(2) 用于句尾,表示陳述或肯定,相當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shù)士,六藝從此缺焉。——《史記》
(3) 用于句尾,表示疑問,相當于“乎”、“嗎”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詩·唐風》
(4) 用于句尾,表示感嘆,相當于“呢”、“啊”
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