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29 10:21:56作者:未知
《伯俞泣杖》的文言文翻譯:漢代韓伯俞是梁州人,他天性孝順,母親一直都很嚴(yán)格教育他。每次韓伯俞有小的過錯時,母親就用手杖打他,伯俞跪著受杖沒有什么怨恨。一天,母親又用手杖打他,伯俞大哭。母親驚訝地問他:“往日用杖打你,總是心悅誠服地接受,未曾有過哭泣,今天用杖打你,為什么哭泣呢?”
伯俞說:“以往兒子犯了過失,挨打感到很疼痛,知道母親很康健,今天母親打的力量,不能讓我疼痛,知道母親體力已經(jīng)衰退了,擔(dān)心以后的時間不多了,所以悲傷哭泣啊!”
李文耕說:做兒子的,是父母所養(yǎng)育并使他漸漸強(qiáng)壯;父母的'精力,是兒子拖累并使他們逐漸柔弱。況且光陰如白駒過隙的景象,頻頻催人易老;年邁父母如被風(fēng)吹的蠟燭,容易熄滅。父母兒子聚合在一起共享倫之樂的,有能夠到一百多年以外的嗎?韓公(韓伯俞)的母親用力打兒子,不能讓兒子疼痛,真正是傷心的話語,讓人不忍心讀下去。
《伯俞泣杖》的原文
漢韓伯俞、梁人。性至孝。母教素嚴(yán)。每有小過。輒杖之。伯俞跪受無怨。一日、復(fù)杖。伯俞大泣。母訝問曰。往者杖汝。常悅受之。未嘗或泣。今日杖汝。何獨泣乎。伯俞曰。往者兒得罪。笞嘗痛。知母康健。今母之力。不能使痛。知母力已衰。恐來日無多。是以悲泣耳。
李文耕曰。人子之身。父母所育之使日強(qiáng)者也。父母之力。人子所累之使日弱者也。況駒隙之景頻催。風(fēng)燭之膏易殞。天倫聚樂。有能至百年外者乎。韓公母力不能使痛一言。真?zhèn)恼Z。不堪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