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4-02 03:47:45作者:佚名
內蒙古的“十大文化符號”分別是內蒙古大草原、馬頭琴、那達慕、蒙古包、成吉思汗、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文、敖包、蒙古馬、紅山玉龍。文化符號是在歷史上形成的凝結和表達一定文化內涵和意義的象征形式。內蒙古文化符號標示象征著內蒙古文化的形象、特征和價值。
一、內蒙古大草原,東起大興安嶺,西至河西走廊,地勢起伏綿延,四季變化明顯。全區(qū)草原總面積13.2億畝,占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2%,其中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科爾沁草原、烏蘭察布草原、鄂爾多斯草原馳名中外。
二、馬頭琴,蒙古語稱為“綽爾”,是蒙古族拉弦樂器,因為它的琴桿上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它的重要性已遠遠超出了它本身的器樂功能,成為蒙古族音樂藝術的代表性符號和象征。
三、那達慕,蒙古族牧民將它稱為“乃日”(nair),意思是游戲或娛樂。如今夏季那達慕、冰雪那達慕、旅游那達慕、國際那達慕等競相開展。以傳統(tǒng)搏克、賽馬、射箭“三項競技”為核心內容形成的新型那達慕,通過競技、儀式、展示、表演、交流等模式,開始實現(xiàn)多方面的成效。
四、蒙古包,是一種帳幕式的住所,呈圓形、圓頂,通常用羊毛氈子覆蓋。它是蒙古族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的古老建筑形式,也是草原民族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象征。
五、成吉思汗,名鐵木真(1162—1227),于1206年春天建國稱帝,成為大蒙古汗國開國可汗,為大元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成吉思汗傾其畢生精力統(tǒng)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完成了蒙古民族的統(tǒng)一大業(yè),千百年來,被蒙古人民視為自己的偉大祖先而深受敬仰。
六、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年2月,內蒙古達茂旗草原的蒙古族姐妹龍梅和玉榮為生產隊放羊時遭遇暴風雪。為了不使生產隊的羊群遭到損失,兩人頂風冒雪追趕羊群,直到在雪地里暈倒凍傷,身體受到嚴重傷害。她們冒著生命危險保護集體財產的英雄事跡在國內廣為傳揚,是內蒙古廣大干部群眾集體主義、英雄主義精神的生動寫照。
七、蒙古文,是用來書寫蒙古語的拼音文字,創(chuàng)制于13世紀。蒙古文是目前世界上極少數(shù)豎寫文字之一,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和歷史傳統(tǒng)。它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浸透著蒙古人的深厚感情,成為蒙古族文化及其生命力的重要象征。
八、敖包,亦稱“鄂博”,是蒙古語,意即“堆子”或“包”,是一種用石頭、柳條、樹木、草皮等天然材料構建的圓錐形祭祀載體。
九、蒙古馬,原產于蒙古高原,雖然體形矮小,但卻勇猛無比,是一種優(yōu)良的戰(zhàn)用馬匹。在牧人心目中,蒙古馬文化是一種技能體系、知識體系、審美體系、信仰體系,是草原民族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十、紅山玉龍,又稱C字型玉龍,于1971年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高26厘米,為迄今已知最大的玉雕龍,被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此玉龍是紅山文化玉器中體積最大,級別最高的考古實物,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與藝術價值,是體現(xiàn)草原文化源頭的重要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