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4-27 19:07:14作者:未知
1、祭祖。祭祀先祖,是中華民族春節(jié)期間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tǒng),春節(jié)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因各地習俗不一,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在北方地區(qū),大年三十的時候要“請家堂”,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到初二早上,送走家堂,然后上墳祭祖的,俗稱墓祭。這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應該排在所有事情之前。祭祀是很隆重的,大家還記得魯迅的《祥林嫂》嗎,祭祖的時候祥林嫂都不能動手參與的。
2、祭祖的同時,有時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自家老人在過年的時候祭拜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燒三炷香,叩拜后,祈求豐收,最后燒紙。小年的時候,是灶王爺上天述職的時間,是日起,家家戶戶要做黃面糕,堵住灶王爺?shù)淖?,還要大掃除。
3、放爆竹,俺小的時候叫“點鞭”或者放“炮仗”。唐代詩云:“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彼未醢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睋?jù)《神異經(jīng)》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于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在火藥發(fā)明之后,人們在春節(jié)仍然燃爆竹。在南宋出現(xiàn)用草紙裹火藥扎成卷形的爆仗。《武林舊事》:“至于爆仗,內藏藥線,一連百余不絕?!贝酥赣盟幘€串在一起的鞭炮。還有二踢腳,明代有詩:“時節(jié)到來寒焰發(fā),萬人頭上一聲雷?!?/p>
4、吃餃子。餃子原名“嬌耳”,源于中原宛城,產(chǎn)生于一千八百多年前,據(jù)說是東漢南陽醫(yī)圣張仲景發(fā)明的。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
5、要賬。古代有正月不要賬的傳統(tǒng),舊時商業(yè)往來,年底必須結清欠賬,因此債主都要催賬。欠債的人過年之難,猶如過關,故稱年關。所以很多欠賬的人在初一之前要躲出去,初一才敢回來,比如《白毛女》里楊白勞就是如此。
6、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起源于桃符,是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jù)《后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鬼大神“神荼”、“郁壘”的名字。是用來辟邪的,到現(xiàn)在人們還認為桃木辟邪。據(jù)《宋史·蜀世家》,后蜀主孟昶令人在桃木板上寫了一副聯(lián)句:‘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這便是中國最早的春聯(lián)之一。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