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5-01 20:03:29作者:佚名
1、《口技》選自《聊齋志異》,作者是蒲松齡,作者通過寫文中女子為了賺錢以口技裝神弄鬼騙人,嘲諷了世間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的人。但是,在后面加上一段對口技少年的描寫,表達了對中國民間藝術(shù)的佩服。
2、口技,一作口伎,或口戲。有關(guān)口技的表演,明清人多有記述,不乏繪聲繪色、窮形盡相的生動描寫。林嗣環(huán)早生于蒲松林三十余年,其《秋聲賦自序》一文,與金圣嘆之筆調(diào)略同,因文字靈動而被選入中學課本。蒲松林此作將口技表演蒙上一層求醫(yī)賣藥的面紗,更饒趣味。
3、蒲松齡(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他出身于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jīng)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chǎn)。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xù)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后屢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