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羅浮山5A級名勝景區(qū) 惠州羅浮山風景區(qū)旅游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28 12:00:59作者:智慧百科
東晉時期,印度惠理法師初來東土傳法時,在杭州的山上留下了靈隱、靈順、永福、上天竺四座寺院,至今已走過1600多年的滄桑歲月。乾隆游江南時,賜上天竺法喜寺名,至今香火旺盛。
就在法喜寺與永福寺之間的竹林中,坐落著一座始建于唐代的隱世古村法云,自古是龍井之鄉(xiāng),茶農(nóng)們世代棲居于此,是杭州歷史上最早的聚居區(qū),法云古村又被稱為“天外茶村”。明代成就最高的文學家之一張岱寓居法云村時創(chuàng)作出了可以媲美蘇軾《記承天寺夜游》的《湖心亭看雪》。
法云村里居住著張、陳、吳、曹四大姓氏,村民主要靠種植茶葉、蔬菜為生,也會養(yǎng)豬和羊。傳說曹姓人家有四個兒子,每個兒子出生時父親都會種下一顆杉樹,寓意孩子茁壯成長,出人頭地。后來曹家居住的這片區(qū)域確實有人當了北海艦隊司令,有人做了政府官員,身居要職。
佛法如云,能覆蓋一切?!度A嚴經(jīng)》中述:深入菩薩行,樂聞勝法云。佛說法如云,普萌一切眾生,使得清涼自在。“法云”,自帶著飄渺的意境,仿似從遙遠的天邊飄來的仙境落地人間。這里是杭州作為佛國的開始,村子經(jīng)過了千年風雨,在四季中逐漸剝落與坍塌。
《浙江民居》一書中關于法云村有這樣的記載:"黃土作墻,石頭堆砌房基,木壁木窗木門黑瓦”。原始的法云村每家每戶雜居,無論是房型朝向,還是外墻顏色都不一樣。以夯土墻和木頭為承重結(jié)構(gòu),白墻灰瓦是杭州民居的代表。兩層坡頂?shù)慕ㄖS泥、秸稈夯筑的土墻,上覆層層棕片;石砌房基墻的外圍,扦插花木作籬。江南多雨,大部分的房子的屋檐都比較寬,方便躲雨;瓦片下再墊層防水的棕片。
21世紀初的法云村險遭毀滅,所幸保留下的大量頗具歷史風味的西湖傳統(tǒng)山地民居建筑多建于民國早期,51棟居所散落在600米長的法云徑兩旁。這條村中主路,不時有附近寺院的師父經(jīng)過,獨自一人靜靜行走,亦或幾人結(jié)伴輕語,舉目之間仿佛步入電視劇的場景中。而兩寺的僧人已經(jīng)沿著這條小徑互訪了1600年。
一條名為冷泉的小溪與石徑并肩前行,穿村而過,由南而北緩緩流淌晝夜不息。它曾是古村日常生活的聚集地,村民們在茶園辛勤勞作后,便匯于此沐浴更衣,閑聊暢談。清晨,晨霧四起時,法云便飄渺如仙境。
設計師在修復古村時走訪了杭州周邊的寺院、茶園和村落,盡量保持它原來的樣子,修舊如舊,一如附近的龍井、梅家塢。房間格局保留了舊時制茶、晾茶的需要。大部分屋子的屋檐較寬,方便防雨。部分屋內(nèi)有小天井敞開和高窗,既保證了采光又能通風。靜謐的泛東方意境是許多人概念里的中式風格吧。
80年代出生的孩子還記得老藝術(shù)家游本昌主演的電視劇《濟公》嗎,那是在法云村拍攝的。這是法云村第一次在電視里出現(xiàn),數(shù)村兒里的小朋友們最開心,可有新鮮事做了,每天圍在那里看拍攝。
孩子們在法云村的童年記憶充滿著歡樂。有空就幫家人采茶、制茶,過年放鞭炮,下雪了打雪仗,農(nóng)閑時也不需要干農(nóng)活了,大家就圍在火爐邊烤白薯、玩游戲、講故事;夏天放了學回家,放下書包就直接跑到后山的小溪里游泳,拿著篝火鉆進呼猿洞探險。
那時的法云村家家戶戶夜不閉戶,每天傍晚,村民就圍在五寺橋旁邊聊著一天家里發(fā)生的大事小情;夜幕降臨后,法云徑旁的銀杏古樹下架起大屏幕,一起納涼看露天電影。在特殊時期,長輩和鄰居們一起保護了歷史遺產(chǎn)靈隱寺……
幾十年前的孩子轉(zhuǎn)眼變成了大人,因修復古村遷出居住,許多人還都希望有朝一日能搬回生養(yǎng)他們的地方,而為我們回憶兒時生活的正是現(xiàn)任“法云村經(jīng)濟合作社”的朱董事長和法云安縵御用“古村導覽游”解說人張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