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羅浮山5A級名勝景區(qū) 惠州羅浮山風(fēng)景區(qū)旅游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04 12:01:01作者:未知
黑龍江在祖國的東北部,物資富饒,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黑土地,有“糧倉”的稱號。黑龍江盛產(chǎn)糧食,還有各種魚獲海鮮,每年的冬捕活動,也是很出名,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另外,黑龍江和俄羅斯很近,飲食上一定程度受到了俄羅斯的影響。這樣一個物質(zhì)富饒,又多元影響的地方,自然有它獨到的美食和小吃,給大伙介紹代表黑龍江的4大“名小吃”,滋味鮮美名氣大,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喜歡。
哈爾濱紅腸
很早就知道俄羅斯的紅腸很出名,并沒想到哈爾濱也有紅腸,直到看到沈騰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xiāng)》里面的橋段,才知道原來哈爾濱的紅腸也很好吃。
哈爾濱紅腸確實是舶來品,是對俄羅斯紅腸的改進(jìn)和升級,更符合我們國人的口味。1913年,中東鐵路的開通,哈爾濱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英國商人從俄羅斯引進(jìn)了俄羅斯紅腸的生產(chǎn)和罐裝工藝,從此哈爾濱紅腸就扎根了。
哈爾濱紅腸是用豬肉為原材料,腸衣用豬、羊、牛的都可以,要經(jīng)過腌制、灌腸、煙熏等等多個步驟,制作麻煩,成品后的紅腸,顏色火紅,光澤起皺,熏煙芳香,味美質(zhì)干,肥而不膩。
哈爾濱紅腸已經(jīng)成為走親訪友的伴手禮,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婚宴和一些重要的場所。2013年哈爾濱紅腸的制作標(biāo)準(zhǔn)出爐,標(biāo)志著哈爾濱紅腸已經(jīng)走向了標(biāo)準(zhǔn)化生產(chǎn)。
雞西冷面
雞西冷面是黑龍江雞西市的特色小吃,是東北朝鮮族的特色食品,不僅僅是解決溫飽的面食,更是雞西人的“長壽面”,帶有濃厚的精神寄托。
冷面是用小麥面或者蕎麥面制作而成的,和其他面食沒什么區(qū)別,不一樣的在于湯頭,用的是冰鎮(zhèn)過的涼湯,一碗下肚冰冰涼涼,頂餓又解暑。涼湯可以自己調(diào)配,醬油、醋、紅油都是必不可少,如果喜歡喝水果味,可以加入梨和蘋果。
雞西人吃冷面可是一絕,夏天天氣炎熱自然是吃冷面最好的時候,但是冬天吃冷面的一族也不少。尤其是春節(jié)過后幾天,大家吃膩了大魚大肉,一窩蜂地涌進(jìn)冷面館,寒冬臘月,吃冷面別有一番味道。
齊齊哈爾烤肉
齊齊哈爾烤肉是一絕,除了遍布街頭巷尾的烤肉店,不少家庭里面也都會準(zhǔn)備上烤肉的工具,在家也能做上一份烤肉大餐。在2022年6月,齊齊哈爾還成為全國第一個烤肉美食之都。東北最好吃的烤肉,必須在齊齊哈爾。
齊齊哈爾的烤肉興起于上個世紀(jì)的80年代,因為齊齊哈爾地處于松嫩平原的腹地,牧草優(yōu)良,牛肉羊肉香而不膻,很是適合烤制,再加上多民族(漢族、蒙古族、朝鮮族)的烹調(diào)技巧的融合,產(chǎn)生了齊齊哈爾特色的腌肉技巧,讓烤肉脫穎而出。
齊齊哈爾烤肉的崛起,還和它的蘸料有關(guān),獨特的蘸料,讓烤肉變得香氣逼人,齊市的燒烤蘸料是一種特殊的干蘸料,除了傳統(tǒng)的調(diào)味品之外,還加入獨有的桃酥和干脆面,這樣做出來的蘸料,香氣逼人食欲大增。
大慶坑烤
大慶坑烤顧名思義,就是在地板上挖一個坑,點火燒熱后,把要烤制的食材放入坑中,讓食材在高溫下,自然成熟,有點類似新疆的馕坑。
明清時期在東北就有坑烤了,那時候的食材比較單一,一般只用來烤肉。用碎磚搭成一個坑,燒熱后,放入食材,食材提前有錫紙包好,再裹上泥土,把烤坑推到,讓熱磚頭壓在食材上,再蓋上細(xì)沙,烤制兩個小時即可。
后來大慶坑烤的流行,得益于大慶油田的開發(fā),工作者們?nèi)找岳^夜地拼命工作,天為被地為席,要吃一頓飯不容易,就地取材挖一個坑,用坑烤的方式做飯,節(jié)約了時間,又補充了日常所需的營養(yǎng),一舉兩得。
烤出來的五花肉,外焦里嫩,入口油脂爆裂,香氣逼人。雞肉通過坑烤烤制,多了一種松木的味道,肉質(zhì)軟爛又有韌勁。建議大伙有機會一定要嘗嘗。
你覺得這4樣可以代表北京小吃嗎?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