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羅浮山5A級名勝景區(qū) 惠州羅浮山風(fēng)景區(qū)旅游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8-02 12:02:53作者:未知
鳴沙山--月牙泉位于中國甘肅省敦煌市南部。以“山泉并存、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聞名于世,被譽為塞外獨特風(fēng)景之一。她們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對雙胞胎姐妹?!吧揭蜢`而歌,水因神而美?!睙o論是從山頂鳥瞰,還是在泉邊暢游,都會讓人著迷。他們真的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的感覺。
鳴沙山以沙動響亮著稱。這座山是由流沙形成的,有紅、黃、綠、白、黑五種顏色。漢代稱沙角山,又稱神沙山,晉代稱鳴沙山。鳴沙山東西跨越40公里,南北跨越20公里。其主峰海拔1715米,沙脊相連。當山里的人頂部滑下陡峭的沙坡,流沙飛舞,聲音隨之而起,漸成轟鳴聲,不絕于耳。自古以來,因不為人知的沙鳴而有許多傳說。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相關(guān)科研工作者對鳴沙山的奧秘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幾種不同的推測,一是孔隙理論,二是摩擦靜力理論,三是壓電效應(yīng)理論,四是共振放大理論,五是大環(huán)境回波振蕩理論。
其中,摩擦靜電理論認為鳴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風(fēng)的推動下不斷流動,含有石英晶體的沙粒相互摩擦產(chǎn)生靜電,靜電放電發(fā)出聲音,聲音如雷;天氣熱的時候,沙粒特別干燥,稍一摩擦就能爆裂,所有的聲音一匯聚,就隆隆作響。共振放大理論認為,沙山山峰之間形成的山谷是天地的共振箱,流沙下落時的摩擦聲或放電引起共振,通過共振箱的共振效應(yīng)放大體積,形成巨大的回聲。
月牙泉被鳴沙山環(huán)繞,因形狀酷似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俗稱藥泉。自漢代起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南北長近百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它是一灣清泉,藍得像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風(fēng)吹沙不落,一片奇觀。
月牙泉被高聳的沙山環(huán)繞,山巒也隨著泉的形狀呈月牙形。吹進這片環(huán)山洼地的風(fēng),會因空氣動力學(xué)原理而向上旋轉(zhuǎn),所以從月牙泉周圍山間流下的沙子,四面都被送回鳴沙山山脊的另一邊,這就是泉水沒有被黃沙覆蓋的原因。多年來,沙山和泉水保持著這種共生共存的狀態(tài)。
月牙泉始終豐滿不枯萎,永生不滅,是因為泉底有逆斷層蓄水構(gòu)造。過去鳴沙山有幾個小蓄水湖,但都被流沙掩埋。只有月牙泉這一殘存的河灣地勢較高,河水滲漏的地下水匯集于此,受到周邊特殊地形的保護而幸存下來。這種地下暗流一般不受外界氣候環(huán)境影響,水量穩(wěn)定。因此,月牙泉水面雖小,但由于底部水道暢通,仍有漣漪。月牙泉的泉水清涼、清澈、鮮美、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