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羅浮山5A級名勝景區(qū) 惠州羅浮山風景區(qū)旅游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0-22 14:05:29作者:智慧百科
大風起兮云飛揚,家住六朝煙水間。這里是胖一和雪醬的探游日記,跟您分享詩詞旅游中的所見所聞所感。
南京盋山,是一座隱秘低調(diào)的小山,稍有忽略,你不會注意到它。
南京盋山,是一座文化名山,曾經(jīng)在盋山的周邊,顏真卿、方苞、魏源、陶澍、袁枚等歷代名流雅士或賦閑散居,或放歌詩文。
南京盋山,之前在前面好幾篇文章中提及過,不知你還有沒有印象了?
據(jù)甘熙《白下瑣言》記載,龍蟠里有四松庵,亦名盋山園。陶澍傾心于此。
陶澍在此建造印心石屋,匾額是清宣宗所賜御筆,勒石成碑,改名盋山園。
盋山園,實則是陶澍為家眷蓋的房舍。清道光十八年,陶澍仿杭州詁經(jīng)精舍、廣州學海堂,奏請朝廷在自己的園內(nèi)辟建惜陰書院,提供一個讓讀書人“用經(jīng)史古文相磨礪”的場所。
惜陰書院第一任山長是薛時雨,晚清著名詞人,一代教育家。南京的弟子們,合力集資,為薛時雨建造的薛廬面對盋山。
后來,兩江總督端方在南京延聘繆荃孫為總辦,陳慶年為坐辦,籌建圖書館,選定了城西龍蟠里盋山腳下的“惜陰書院”舊址為館址,修建藏書樓。館長柳詒徵將藏書樓命名為“陶風樓”,積極充實館藏,并且加以編目流通。
南京盋山,與烏龍?zhí)?、龍蟠里毗鄰,在盋山腳下,曾經(jīng)出現(xiàn)了惜陰書院、薛廬、陶風樓、教忠祠,甚至還有魏源故居、四松庵等等。
盋山,準確位置實在南京清涼山公園南,虎踞北路東側(cè)、烏龍?zhí)豆珗@的西側(cè),南京市鼓樓區(qū)龍蟠里九號省文旅廳院后,被廣州路、清涼山路、龍蟠里、虎踞路所圍繞。
盋山屬于清涼山東南一脈,海拔僅45.3米。據(jù)說,古時候有一種陶器,外形像盆,卻比較小,專門用來盛飯,被稱為“盋”,盋山的外形正像一只盋。
在清道光年間,兩江總督陶澍覺得“盋”字太生僻,改為“博”山,不過民間俗稱它為“缽山”,“菠蘿山”,不過,后來“盋山”還是沿用下來了。
盋山的歷史悠久,據(jù)說,盋山的歷史要追溯到南京建城史,也就是石頭城歷史。
著名書法篆刻家蘇金?;貞洠骸鞍耸甏跗冢?guī)е鴮W生在盋山(菠蘿山)頂上……發(fā)現(xiàn)六七枚人面瓦當……。”他將部分瓦當及磚文拓片,贈送給了當時在南京文物局工作的賀云翱。
賀云翱老師尋找六朝石頭城遺址數(shù)十年。據(jù)他研究,石頭城范圍為:鬼臉城、清涼山公園、國防園、以及龍蟠里一帶,是個不規(guī)則圖形。盋山山脊上有人工修筑的城垣遺存。
歷史上盋山曾有亭臺、庵廟、祠堂,是天下賞梅勝地。
哪里來的梅花呢?
原來,陶澍建惜陰書院時,在周圍栽了百余株梅樹。后來龔自珍在《病梅館記》寫道:“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chǎn)梅。”
關(guān)于盋山,我甚至找到了好幾本書,或是以盋山起名,或是圍繞盋山來著作。
清代文人顧云曾特地為此山撰寫過一本《盋山志》。民國十七年,盋山圖書館精心擇取館藏善本書頁匯編成《盋山書影》,石印出版。柳詒徵先生在主持國立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后更名為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時,記錄與國學圖書館建設發(fā)展相關(guān)的公文案牘合集《盋山案牘》。
最后以袁枚的一首詩為結(jié)尾
雨花臺
三十六重天,天花墮可憐。
飄來石城雨,散作壽陽煙。
衰草蒲團影,斜陽羯磨禪。
梁皇偏有價,百萬贖身錢。
#我的旅行日歷#
晚清名園,左宗棠贈種美國刺槐,薛時雨在南京講學所住,媲美西湖
鄭州如何躋身中國八大古都之—?4.5公里城墻游歷,遺址公園揭秘
南京龍蟠里,尋不到影的薛廬、教忠祠、四松庵,活在詩文典籍中
清末南京著名八大書院之一,兩江總督陶澍創(chuàng)辦,捐錢一萬兩作經(jīng)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