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羅浮山5A級名勝景區(qū) 惠州羅浮山風景區(qū)旅游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5-23 10:32:56作者:佚名
地處四川盆地中部的四川省資陽市,是古蜀文明發(fā)源地之一,包括東周孔子之師萇弘、西漢辭賦家王褒、東漢經學家董鈞等歷史名人都誕生于此,資陽也因此被譽為“蜀人原鄉(xiāng)、三賢故里”。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人文,為資陽遺留下了數量眾多的名勝古跡,樂至報國寺就是其中一處。
樂至報國寺,位于資陽市樂至縣城東北二十公里的龍門鄉(xiāng)金龜山上,是一處專弘專修佛教凈土宗的清凈道場。因為在四川峨眉山下還另有一座“報國寺”,因此特別將樂至縣境內的這座報國寺,加上“樂至”二字,以示區(qū)別。
整座寺院占地三萬多平方米,四周青山環(huán)抱,背山臨水,環(huán)境清幽,寺內古樹參天,濃蔭蔽日,殿、堂、池、橋、亭、洞及摩崖造像融為一體,拾級攬勝,高低錯落,自古就是川中著名佛教圣地之一和朝拜觀光的勝地,由于該寺堅持弘法,沒有商業(yè)氣息,素有“蜀中凈土”之稱。
據《樂至縣志》記載,樂至報國寺始建于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初名王董龕報國院,后更名報國禪院。1400多年來,寺院歷盡滄桑,幾度興廢,仍呈現出一派清凈而莊嚴的氣象。如今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大多數游客來到樂至,除了瞻仰陳毅故居,報國寺也是一定要前往的膜拜之地。
樂至報國寺內共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祖師殿等五重殿堂,供奉佛像及祖師像近60尊,包括從緬甸迎請的37尊玉佛。其中一尊高4.13米、重10余噸的接引佛,高度和重量均為蜀中之最,被稱為報國寺“三絕”之一,樂至縣也因此有了“中國西部玉佛之鄉(xiāng)”的美譽。
報國寺所在的金龜山,是一座普通的“土山包”,然而寺內卻奇石林立,怪石嶙峋,景觀十分獨特。千百年來,僧人們在形如山巒的奇石上鑿刻了500余尊神態(tài)各異的摩崖造像。其中一尊橫臥于巖壁間的臥佛,長達10米,面貌豐滿,形態(tài)端莊,頗具藝術和觀賞價值。
此外,寺院內還保存有千年古樹、唐代殘碑、宋明石棺等多處文物古跡,特別是一棵生長于主殿正前方的千年古榕樹,樹根中鑲嵌有千余尊神態(tài)各異、大小不一的摩崖造像,形成了佛與樹相伴而生的奇異景觀,被當地民間稱為“樹抱佛”。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究竟是先有樹根,還是先有佛像?經專家考證,這千余尊摩崖造像中最大的“觀無量壽經變”佛龕,是中晚唐到五代時期流行于四川地區(qū)的佛教造像題材,由此推斷其造像年代約為大蜀廣政二十六年(963年),說明這些佛像在盤根錯節(jié)的樹根中已長達千年。
由于栽種榕樹是四川寺廟自古以來的傳統,這棵榕樹的樹齡也應在千年以上。如果是先有樹,那么這上千尊佛像是如何被“毫發(fā)無損”地安放進樹根之中?而如果是先有佛像,那么樹根又怎會如此完美地生長成“天然佛龕”將每尊佛像保護得如此完整?
“樹抱佛”不僅見證著報國寺悠久的歷史,也給千年古剎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現已成為寺院不可錯過的一道懸念與風景,吸引著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前來朝拜祈福。交通:成都火車北站客運中心、五桂橋汽車總站有車開往樂至縣城北站,北站有班車直開樂至報國寺,從早上7點到下午6點,每半小時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