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羅浮山5A級名勝景區(qū) 惠州羅浮山風(fēng)景區(qū)旅游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5-23 11:04:38作者:未知
你曾經(jīng)可能多次在飛機上切換不同的國家,
但未曾真的看見過這些國家之間的分界線。
沒見過之前,
你腦海中的國界線是怎樣的?
一道高墻?還是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看似正經(jīng)而嚴謹,
但是世界上真的有很多國界線
很不正經(jīng)...很奇葩...
波蘭 VS 烏克蘭
兩國官方邊界線于1991年首次確立
535公里長的邊境線
將遼闊的田地一分為二
藝術(shù)家Jaroslaw Koziara在這里
種出了一個巨大的魚形麥田圈
這也成為著名的國界線標志
作為一只放蕩不羈愛自由的魚
跨越兩國好像是小菜一碟
美國 vs 加拿大
一個家屬于兩個國家
你一定沒見過吧?
美國和加拿大的一處國界線
就這樣一條簡單的黑線
讓沙發(fā)和書桌都分別隸屬兩個國家
據(jù)說他們家地址也有兩個
德國 vs 荷蘭
在一家事務(wù)所的大廳
中心圓上拐了個彎
在這家事務(wù)所
有兩個郵筒
如果你在荷蘭
給自己德國的地址寄信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一周還能回到這里
荷蘭 vs 比利時
正好在一家住宅的門口
主人不得不安裝兩個門鈴
如果這套住宅想要賣掉的話
手續(xù)應(yīng)該很麻煩吧
荷蘭和比利時
甚至劃在咖啡館邊
這簡直是要逼死強迫癥啊
好想端上咖啡
兩個國家隨意溜達溜達
克羅地亞 vs 波黑
剛好平分一座房子
阿根廷 vs 巴西
阿根廷修了一半人行道
巴西修了一半綠化帶
車輛掉頭可不能跨越隔離帶啊
奧地利、斯洛文尼亞和匈牙利
三角形的桌子,三個一模一樣的椅子
桌子上印有各國國徽
坐在這里簡直有種國家領(lǐng)導(dǎo)人
三方會晤的感覺
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
三國交界在伊瓜蘇河上
乘船游覽一圈
三個國家就都有了你的足跡
德國、荷蘭和比利時
三國共用一個界碑
感覺好隨意啊,有沒有
泰國、緬甸和老撾國界線
用一個三色的鐵架就分開了
泰國是黃色,緬甸是綠色,老撾是紅色
紅黃綠的創(chuàng)意怎么莫名有點熟悉
西班牙到葡萄牙
還有一個好玩又刺激的方法
溜鋼索
不得不說世界人民的想象力無窮大
瑞典和芬蘭
邊境線在一座高爾夫球場的正中間
揮一次高爾夫球桿
就打了個“有時差的國際球”
美國和墨西哥
兩國人民曾經(jīng)是一個小區(qū)的朋友們
可以互相串門、玩耍
可是后來國界線裝上了鐵柵欄
他們卻把圍欄當(dāng)成了排球網(wǎng)
時不時相約打一局
可以說是很會物品利用啦
中國和蒙古國界線
中國內(nèi)蒙古二連浩特曾經(jīng)是恐龍的家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兩只雷龍雕塑
脖子前伸,嘴碰到一起
仿佛在親吻
除了一些奇葩和好玩兒的國界線
也有一些正兒八經(jīng)的界線
比如朝鮮和韓國
兩國之間長長的一條石線
馬賽馬拉石柱邊界
坦桑尼亞在左,肯尼亞在右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一處國界線
將一座橋分為兩國所屬
蘇格蘭和英格蘭
有一段石頭建成的國界墻
據(jù)說這是歷史上羅馬人筑的
當(dāng)時他們十分害怕蘇格蘭土著
因此建了一堵墻當(dāng)做防御
保加利亞和土耳其
用高高的鐵網(wǎng)分開
印度和孟加拉
士兵騎車在國界線巡邏
伊拉克和敘利亞
兩國關(guān)系復(fù)雜
邊界經(jīng)常有拿槍的士兵
也有些分界線能分分鐘美哭全世界
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邊界
山峰綿延至遠方
兩個國家也在這壯闊的地方相交
挪威和瑞典
以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分水嶺
冰雪覆蓋,長達1630公里
好想就這樣
一路走到盡頭
德國和捷克
起始點為德國南部城市齊陶
這是歐洲最古老的邊界線之一
在日耳曼民族神圣羅馬帝國時期就已存在
它帶有超現(xiàn)實主義的特征
美國和俄羅斯
在白令海峽的分界線處
大Diomede島是俄羅斯的
小Diomede島美國的阿拉斯加
巧合的是
國際日期變更線就在這2島之間
也就是2島雖然空間上只相隔2.4英里
時間上卻相差24小時
從一個島看另一個島
就可以看到真正的“昨天”或者“明天”
阿根廷和巴西
伊瓜蘇大瀑布為分界
伊瓜蘇瀑布是南美洲最大的瀑布
也是世界上最寬的瀑布
同樣以瀑布為界的兩個國家
還有中國和越南
德天大瀑布就位于中越邊境交界處
還有美國和墨西哥
荒蕪的是美國
房子密集的是墨西哥
埃及和以色列
不同的城市景觀
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國界線
阿爾卑斯山
一半大雪紛飛
一半綠意綿綿
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國界線
是一條蜿蜒的小路
更多的是用一條線劃分領(lǐng)土
像瑞典和挪威
加拿大和美國
瑞士和意大利
中國和朝鮮
無論是怎樣的國界線,
對于我們來說,
都不可以隨意的跨越。
因為我們要保衛(wèi)自己的領(lǐng)土,
也要尊重他國的領(lǐng)土。
來源 地理520
寫在最后:
期待同學(xué)們在下方留言“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