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羅浮山5A級名勝景區(qū) 惠州羅浮山風(fēng)景區(qū)旅游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23 14:53:33作者:智慧百科
凡爾賽宮里的國王宮殿
凡爾賽宮里的國王宮殿就是呈“Ω”形的巨大主樓(或稱為城堡)。布局嚴(yán)密、協(xié)調(diào),兩端與南宮和北宮相銜接,遠遠看去,就像一群宮殿矩陣;外墻壁上裝飾的彩色大理石光彩奪目;宮頂建筑摒棄了巴洛克式的圓頂或尖頂風(fēng)格,采用平頂形式,顯得端正而雄渾;外墻壁上端,林立著大理石人物雕像,追求動態(tài)效果,造型優(yōu)美,栩栩如生。雖然不是高層建筑,但其整體外觀給人以宏偉壯觀、氣勢磅礴的感覺。
樓頂部分雕塑一
樓頂部分雕塑二
樓頂部分雕塑三
國王宮殿的景觀主要集中在二層。內(nèi)部陳設(shè)和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內(nèi)壁和宮殿圓頂上布滿了西式油畫,油畫里的神話人物形象生動傳神;陳設(shè)有17、18世紀(jì)造型超絕、工藝精湛的家具,富麗堂皇,處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室內(nèi)的櫥窗、展臺上陳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shù)品,富有藝術(shù)魅力,其中也包括遠涉重洋的中國古代瓷器,都是世界藝術(shù)殿堂中的瑰寶。
我們參觀國王宮殿,按順序主要參觀了:
大理石庭院:在凡爾賽宮的正面入口,是三面圍合的小廣場。中央的建筑原為路易十三的狩獵行宮,路易十四時加以改造,保留原來的紅磚墻面,并增加大理石雕塑和鍍金裝飾。庭院正面一層為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路易十六王后)的私室和沙龍,二層為國王寢室。
大理石庭院
教堂(或稱皇家禮拜堂):教堂在北翼樓群的南端,1700年修建,路易十四稱,這座教堂是奉獻給圣路易的。路易十四修建凡爾賽宮是為了在氣勢上勝過西班牙的埃斯庫里亞爾宮(修道院、宮殿綜合建筑群),但沒有把教堂布置在主要軸線上,反映出在路易十四時期的法蘭西,王權(quán)已經(jīng)高于神權(quán)。
路易十五、王儲路易(路易十五的王太子)、路易十六、普羅旺斯伯爵(路易十八)和阿圖瓦伯爵(查理十世)都曾在這個教堂里舉行婚禮。
凡爾賽宮教堂或稱皇家禮拜堂
凡爾賽宮教堂二樓
海格立斯廳(Salon d'Hercule):位于主樓二層第一個房間,連接教堂、主樓北翼和國王套房。路易十四時代,被稱為靠近教堂的新客廳(nouveau salon près de la chapelle)。路易十五時期曾重新建造海格立斯廳,用作舞廳。
天花板上是法國油畫家弗朗索瓦·勒穆瓦納(Fran?ois le Moyne)的油畫《海格立斯的神化》,海格立斯廳也因此而得名。
天花板上是弗朗索瓦·勒穆瓦納的油畫《海格立斯的神化》局部
《海格立斯的神化》或稱《赫拉克勒斯的神化》(The Apotheosis of Heracles),在希臘神話中,海格立斯和赫拉克勒斯是同一人。天頂畫描繪的是:天神宙斯?fàn)恐畠合1龋℉ébe)的手站在奧林匹亞山上,旁邊坐著天后赫拉,一起迎接英雄赫拉克勒斯。戰(zhàn)勝無數(shù)邪惡妖魔的赫拉克勒斯屹立在戰(zhàn)車之上接受宙斯的祝福,由凡人升天為“大力神”。整幅畫共有希臘神話中所有諸神共142人,包括戰(zhàn)神馬爾斯、黎明女神歐荷伊(Aurore,即極光女神“歐若拉”)、彩虹女神伊利斯(Iris)等,甚至連啄食普羅米修斯內(nèi)臟的那只鷹都畫在了宙斯腳下。
天花板上的《海格立斯神化》全景圖
《海格立斯神化》(局部一)
《海格立斯神化》(局部二)
《海格立斯神化》(局部三)
弗朗索瓦·勒穆瓦納(Francois Lemoyne)是法國油畫家,他于1736年完成《海格立斯的神化》這幅畫,耗時三年,幾乎獨自一人完成了這幅480平米的天頂畫。它也是歐洲最大的天頂畫之一,畫家因此被封為“皇家第一畫師”。
弗朗索瓦·勒穆瓦納也是洛可可( rococo,或稱:“路易十五式”)美術(shù)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但遺憾的是,畫家可能是壓力太大,完成這幅巨作后六個月就自殺了。
墻面上有保羅·委羅內(nèi)塞的油畫《西門家的筵席》。保羅·委羅內(nèi)塞(1528-1588)是意大利著名畫家。他也是威尼斯畫派中最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和提香、丁托列托三人的作品被贊譽為“偉大的三人組,威尼斯繪畫為主的意大利藝術(shù)”。
意大利著名畫家保羅·委羅內(nèi)塞的《西門家的筵席》
《西門家的筵席》局部
這幅畫是威尼斯共和國送給路易十四的外交禮物,高4.5米,長9.7米。畫中場景是《圣經(jīng)約翰福音》中的一節(jié):因為自己的麻風(fēng)病被耶穌治愈了,法利賽人西門表示要追隨耶穌,并在耶穌路過伯大尼村時設(shè)宴招待他和他的門徒。宴席上抹大拉的瑪利亞(Mary Magdalene)一直在認(rèn)真聽耶穌講道,并虔誠的懺悔,耶穌當(dāng)場赦免了她之前的全部罪過?,斃麃喐屑とf分,跪在耶穌腳下,用自己的淚水洗凈耶穌的腳,用長長的頭發(fā)把他的腳擦干,用昂貴的香膏涂抹在耶穌的腳上。
此畫最初展出在盧浮宮的阿波羅長廊。1730年,它被安裝在海格立斯廳。1832年,它被轉(zhuǎn)移到盧浮宮。1961年,又回到了海格立斯廳。1994年,這幅畫得到修復(fù)。
壁爐上方也是保羅·委羅內(nèi)塞的油畫《利百加在井旁》;
《利百加在井旁》
根據(jù)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jì)記載,利百加是以撒的妻子,孿生兄弟以掃和雅各布的母親?!袄偌印钡囊馑?,是“以美迷人”,或是“討人喜愛的”。亞伯拉罕差仆人給兒子以撒娶妻途中,利百加不僅給他水喝,還給他的十匹駱駝喝足了水。在神的一路帶領(lǐng)下,老仆人順利地給以撒帶來了新娘,以撒娶了利百加為妻。
路易十六時期,海格立斯廳作為接見廳,路易十六曾在這里接見外交使節(jié)、三級會議代表等。
豐收廳(Salon de l'Abondance):在海格立斯廳西側(cè),北面窗口可看到花園里的拉冬娜噴泉。前臨樓梯,豐收廳是入宮覲見國王的禮儀路線主要入口。天花板上是法國畫家安托萬.霍阿瑟(1645-1710年)的油畫《尊貴的皇室》(The RoyalMagnificence),廳內(nèi)存放有四個路易十四后裔的銅制半身胸像、兩側(cè)墻上有路易十四兒孫們的肖像畫以及歷代國王的獎?wù)?、珍寶收藏等?/p>
豐收廳內(nèi)照片一
豐收廳內(nèi)照片二:天花板上的油畫《尊貴的皇室》(The RoyalMagnificence)
天花板上的油畫《尊貴的皇室》(局部)
豐收廳內(nèi)照片三
兩側(cè)墻壁上有路易十四兒孫們的肖像畫。包括:
路易十四的長子、第二十任法國王太子(Louis, Grand Dauphin,1661-1711);
路易十四的長子、第二十任法國王太子(Louis, Grand Dauphin,1661-1711)
路易十四的長子長孫,第二十一任法國王太子、勃艮第公爵,出生在凡爾賽宮(1682-1712))
路易十四的長子長孫
路易十四的長子次孫、安茹公爵,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腓力五世(PhilipV,1683-1746,1700-1746為西班牙國王)”。他1701年繼任為西班牙國王,結(jié)束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開啟了西班牙波旁王朝。
路易十四的次孫、安茹公爵,“腓力五世”西班牙國王肖像。
路易十四的曾孫路易十五(Louis XV,1710-1774,1715-1774在位)肖像;
路易十四的曾孫路易十五(Louis XV,1710-1774,1715-1774在位)
維納斯廳又名金星廳:在豐收廳之西。
維納斯廳又名金星廳(局部)
維納斯廳的穹頂中間是法國畫家安托萬·霍阿瑟(René-Antoine Houasse,1645-1710年)的油畫《維納斯在她的王國中施展神性和力量》。
維納斯廳的穹頂
法國畫家安托萬·霍阿瑟的油畫《維納斯在她的王國中施展神性和力量》
畫的中央是羅馬神話中的愛神維納斯,旁邊是分別代表嫵媚、優(yōu)雅和美麗的美惠三女神(The Graces),她們共同舉起桂冠,準(zhǔn)備給愛神維納斯戴上。維納斯的正上方是她的兒子丘比特(Cupid),他雙手拿著掌握愛情的弓箭目視著自己的母親。圍繞著她下面的是戰(zhàn)神瑪斯(Mars)、火神伏爾甘(Vulcain)、酒神巴克斯(Bacchus)和海神諾普敦(Neptune)。
據(jù)說,路易十四時代,廳內(nèi)有臺球桌和一整套純銀鑄造、精工鏤刻的家具。這些家具后來被熔化鑄造銀幣,以彌補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的開支。
維納斯廳中間有路易十四的全身雕像。
路易十四的全身雕像
狄安娜廳:又稱月神廳,位于主樓二樓北側(cè),維納斯廳之西。墻壁用各種精美瓷器裝飾。在古希臘神話中,狄安娜是狩獵女神、月神,是阿波羅的孿生妹妹。阿波羅是太陽神,路易十四自稱是“太陽王”。
穹頂上是法國畫家布蘭查德(Louis-Gabriel Blanchard,1630-1704年)的油畫《狄安娜引導(dǎo)航海和狩獵》。
《狄安娜引導(dǎo)航海和狩獵》一
《狄安娜引導(dǎo)航海和狩獵》二
畫面描繪的是狄安娜在林莽山野間,手持弓箭與仙女侍從一起狩獵嬉戲的場景。
墻壁上裝飾精美,中間是意大利雕塑家羅倫佐·貝爾尼尼雕刻的路易十四胸像;
中間是意大利雕塑家羅倫佐·貝爾尼尼雕刻的路易十四胸像
路易十四胸像
有宰相馬扎然贈送給路易十四的半身像藏品;
宰相馬扎然贈送給路易十四的半身像
有法國畫家查理·福斯(1636—1716)于1712年創(chuàng)作的《伊菲革涅亞的獻祭》油畫;
《伊菲革涅亞的獻祭》油畫
《伊菲革涅亞的獻祭》描繪了古希臘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nóng)之女伊菲革涅亞,為消除軍中瘟疫,甘愿作為獻給狄安娜女神的祭品,并在臨刑時從祭壇上消失的故事。
狄安娜廳中還有一座雕塑,是希臘神話里的太陽神“阿波羅”。
太陽神“阿波羅”雕像
瑪爾斯廳:又名戰(zhàn)神廳或火星廳,在狄安娜廳之西。它是國王套間的第五個大廳。周圍墻上的繪畫以戰(zhàn)爭為主題。大廳內(nèi)壁爐兩端有大理石平臺,曾經(jīng)布置臺球桌。在1684年之前,這里是警衛(wèi)室,后來這里用作游戲室和音樂室。傳說路易十四時期,國王經(jīng)常在這里召開宮廷音樂演奏會或賭博牌會;后來這里被通稱為“舞廳”。
瑪爾斯廳(局部)
天花板中間有克洛德·奧德朗(法國宮廷畫師)的油畫《戰(zhàn)神駕駛狼馭戰(zhàn)車》;兩邊各有一幅畫,東邊是法國畫家儒弗內(nèi)(Jouvenet)的“常勝將軍海格立斯被財富和贊頌包圍”,西面是烏阿斯(R-A.Houasse)的“恐怖、瘋狂和焦慮占領(lǐng)地球”。
天花板中間克洛德·奧德朗的《戰(zhàn)神駕駛狼馭戰(zhàn)車》
《戰(zhàn)神駕駛狼馭戰(zhàn)車》
華麗的墻壁上有許多裝裱精致的畫像:
路易十四騎馬畫像;
路易十四騎馬畫像
《路易十五肖像》;
路易十五畫像,作者:卡勒·凡·路(法)
路易十五王后,瑪麗·蕾捷斯卡王后肖像;
路易十五王后,瑪麗·蕾捷斯卡王后肖像,作者:卡勒·凡·路(法)
瑪麗·蕾捷斯卡(1703.9.4-1768.6.23),路易十五的妻子,法國和納瓦爾王后。其父親為波蘭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
壁爐左邊墻上是法國畫家夏爾·勒布倫(Charles Le Brun ,1619-1690年)的畫作《大流士的帳篷》,也有的譯成《達利斯一家鋪伏在亞歷山大腳下》。
墻壁上夏爾·勒布倫的畫作《大流士的帳篷》
夏爾·勒布倫的畫作《大流士的帳篷》
畫面描繪的是公元前333年,年輕的亞歷山大大帝在伊蘇斯戰(zhàn)役,重創(chuàng)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后,王后和其他人匍服在亞歷山大腳下,乞求他不要趕盡殺絕的場面。
壁爐右邊墻上是意大利畫家保羅·委羅內(nèi)塞(Veronese)的畫作《在以馬忤斯的晚餐》,又名:《以馬杵斯的朝圣者》(The Pilgrims of Emmaus)(這幅是復(fù)制品,原畫被收藏在盧浮宮)。
保羅·委羅內(nèi)塞的油畫《在以馬忤斯的晚餐》(又名《以馬杵斯的朝圣者》)
畫面描繪的是:《圣經(jīng)》記載中的故事,幾名信徒在耶穌去世復(fù)活后,議論著耶穌神奇魅力的場景。
壁爐兩側(cè)分別有一座頭像雕塑:
壁爐左側(cè)頭像
壁爐右側(cè)頭像
《路易十五肖像》下方的大理石平臺上有一組小雕像;
(一組小雕像)
墨丘利廳(又名水星廳或御床廳):在瑪爾斯廳之西。是路易十四的正式臥室?!坝矎d”的名字由此而來。據(jù)說他只在此居住了很短的時間。床的位置正對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從正對著床的窗戶望出去便是太陽門。
墨丘利廳(又名水星廳或御床廳)
天花板上有一幅《墨丘利在兩只公雞拉動的戰(zhàn)車上》的油畫,是墨丘利坐在兩只雄雞拉動的戰(zhàn)車上的場景,據(jù)說是畫家讓·巴蒂斯特·德尚佩涅繪制的。
《墨丘利在兩只公雞拉動的戰(zhàn)車上》
墨丘利(希臘神話中的赫爾墨斯)是羅馬神話中擔(dān)任諸神的使者和傳譯,又是司畜牧、商業(yè)、交通旅游和體育運動的神。
廳內(nèi)有一張大床,圍以銀質(zhì)欄桿,還有一座純銀大壁櫥。墻壁上圍有金色和銀色錦緞。據(jù)說,路易十四的幼子安茹公爵(后來成為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曾在此居住。
墨丘利廳里的御床
御床的床頭裝飾
在御床左側(cè)有一幅油畫與自鳴鐘。這座鐘由安東尼·莫朗(Antoine Morand)設(shè)計,1706年送給路易十四。每隔一小時的整點,上面就有一只翅膀撲騰的公雞出來唱歌,神廟里走出路易十四的雕像,女神在風(fēng)鈴聲中為他戴上王冠,表現(xiàn)出一派歌功頌德的情景。這座自鳴鐘在當(dāng)時甚至在現(xiàn)在,也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了。
御床左側(cè)的油畫與自鳴鐘
自鳴鐘
御床右側(cè)的一幅油畫是意大利巴洛克風(fēng)格畫家多梅尼基諾(1581-1641年)的《彈奏多米尼加豎琴的大衛(wèi)》;
御床右側(cè)油畫,是意大利畫家多梅尼基諾的《彈奏多米尼加豎琴的大衛(wèi)》
意大利畫家多梅尼基諾的《彈奏多米尼加豎琴的大衛(wèi)》
路易十四非常喜歡這幅畫,曾將此畫放置在自己的寢宮里。因為路易十四非常喜歡大衛(wèi)。大衛(wèi)是以色列聯(lián)合王國第二代國王(公元前1050年-970年),也是圣經(jīng)中的少年英雄。大衛(wèi)多才多藝,他不僅能寫很多優(yōu)美的詩篇(記載于圣經(jīng)的詩篇),還擅長演奏豎琴。
路易十四逝世后(1715年9月2日至10日),路易十四的遺體曾安放在這個房間,供人瞻仰。
旁邊墻上是由亞森特·里格(Hyacinthe Rigaud)于1730年繪制的《身穿加冕服的路易十五肖像》。
《身穿加冕服的路易十五肖像畫》
對面墻上是法國畫家路易斯·托克(Louis Tocqué,1696年-1772年)于1740年為路易十五的皇后瑪麗·萊津斯卡(Marie Leszczinska)繪制的肖像畫。
路易十五皇后瑪麗·萊津斯卡(Marie Leszczinska)的肖像畫
阿波羅廳:又名太陽神廳,是法國國王的御座廳。阿波羅是太陽神,路易十四自詡為“太陽王”,因此,凡爾賽宮內(nèi)主要的大廳均以環(huán)繞太陽的行星命名。
國王在這里進行日常接見臣民的地方,如果是外國使臣的晉見,則會安排到鏡廳。這里也曾經(jīng)被作為音樂會或舞會的場所,一直延用到路易十六時期。
阿波羅廳是國王套間中最為豪華的一個大廳,布置極為奢華綺麗,天花板上有鍍金雕花淺浮雕,墻壁為深紅色金銀絲鑲邊天鵝絨,中央曾有純銀鑄造的御座,高2.6米,位于鋪有深紅色波斯地毯的平臺之上。但1689年發(fā)生了奧格斯堡同盟戰(zhàn)爭,為了籌集資金,提供戰(zhàn)爭開支,御座被迫熔毀。如今,當(dāng)年的皇家奢靡早已不復(fù)存在,但我們?nèi)匀荒軓膹d內(nèi)構(gòu)造及墻上遺留下的痕跡感受到路易十四時期的皇家輝煌。
御座原來就安放在上圖鋪有深紅色波斯地毯的平臺之上。
天花板上的穹頂畫,是鍍金雕花淺浮雕,表現(xiàn)的是阿波羅站在黃金戰(zhàn)車上,駕馭著四匹白馬在五彩云霞中飛馳,春夏秋冬四季神圍繞在他的周圍。在四個角落,是四個歐洲大陸的象征。
御座廳天花板上的穹頂畫
大廳壁爐上有一幅路易十四 62 歲時的肖像畫,這是他所有肖像畫中流傳最廣的一幅。油畫高 2.05米,寬 1.52 米。畫家是當(dāng)時法國最著名的宮廷畫家亞森特·里戈(Hyacinthe Rigaud)。
畫家運用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精心描繪刻畫了路易十四“太陽王”的國王風(fēng)貌。畫中的路易十四將象征權(quán)威的百合花徽藍色長袍搭在肩上,擺出一副盛氣凌人、至高無上的姿勢,腰間佩著一柄名為“歡愉”的寶劍,腳上穿著紅色后跟的高跟鞋。皇權(quán)的標(biāo)志:權(quán)杖、皇冠、寶劍都在畫中表現(xiàn)出來。
路易十四 62 歲時的肖像畫
《路易十四像》(局部)
路易十四要求畫家亞森特·里戈為他畫的這幅肖像畫,本來要送給他第二個孫子(被授封為安茹公爵、西班牙國王)。當(dāng)作品完成后,路易十四卻喜歡上了這幅畫,當(dāng)即要求亞森特·里戈再畫一幅相同的留給自己。因此,這幅肖像畫共有兩幅。第一幅畫像存放在阿波羅廳一直到大革命爆發(fā),后來轉(zhuǎn)存到盧浮宮。第二幅就是我們現(xiàn)在在阿波羅廳中所見到的。
在另一面墻上懸掛著一幅路易十六的肖像。
墻壁上路易十六的肖像
路易十六的肖像
此肖像畫由法國畫家安托萬·弗朗索瓦·卡萊(1741—1823年)于1788年繪制。
路易十六(Louis Χ 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歲),是波旁王朝國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孫,法蘭西波旁王朝復(fù)辟前最后一任國王。
路易十六性格懦弱,沒有主見,政治昏庸,大權(quán)受王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左右,但王后不懂政治,喜歡奢侈華麗享受。使法國專制制度陷入嚴(yán)重危機,宮廷大臣互相爭權(quán),社會矛盾尖銳,國庫空虛,債臺高筑。
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fā),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在巴黎革命廣場(今協(xié)和廣場)處決。
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原奧地利帝國公主)有"赤字夫人"之稱。她和路易十六同時被逮捕囚禁,在路易十六被處死九個月后,也被送上斷頭臺。享年38歲。
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
應(yīng)該說,路易十六放縱王后奢侈無度的宮廷生活消費,也是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的原因之一。
路易十六(夫婦)在1793年法國大革命中被處死。他既是法國歷史上唯一被執(zhí)行死刑的國王,也是歐洲歷史中第二個被處死的國王。
在歐洲歷史中,被處死的國王一共有三位:第一個是查理一世(英國國王,49歲)在英國內(nèi)戰(zhàn)后,1649年1月30日被被公開處死;第二位是路易十六(法國國王,38歲),1793年在法國大革命中被處死;第三位是尼古拉二世(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1918年7月16日深夜,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們在一起的仆人近10人,被看管他們的布爾什維克秘密警察趕到地下室,使用機關(guān)槍掃射集體處決。那年,尼古拉二世50歲,他妻子46歲,兒子14歲,大女兒奧爾加23歲,二女兒塔季婭娜21歲,三女兒瑪利婭19歲,小女兒阿納斯塔西婭17歲。他們都是在由封建社會到現(xiàn)代社會的過渡時的社會革命中被處決的。
路易十六年青時喜愛機械,特別對鎖具研究很有天賦。有渾名"鎖匠"之稱。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斷頭臺的刀是直的,會延長犯人的痛苦,?不夠人道。就對斷頭臺上的刀具進行改造,將直刀改成三角形刀(斜刃)。然而他萬萬沒想到,十幾年后,他和王后卻被自己改造的三角形刀具斬首,不知道當(dāng)那把斜刃刀具落向他的脖子瞬間,他是否慶幸“享受”了自己的改良成果,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路易十六改造的斜刃斷頭臺)
與二樓各大廳的位置相對應(yīng),一樓北側(cè)為法國公主居住的套房。
(文中引用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