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羅浮山5A級名勝景區(qū) 惠州羅浮山風景區(qū)旅游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2-17 09:28:16作者:智慧百科
臺灣會館史稱“全臺會館”,始建于1890年前后,由在朝為官的臺籍官員購置,原址在宣武門外后鐵廠胡同,三年后移至前門大蔣家胡同127號,即現(xiàn)在的崇文區(qū)大江胡同114號。
臺灣會館是在京臺灣人聚會和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長期由在京的臺灣人及其組織使用和管理。臺灣會館延續(xù)至今已有116年的歷史,是北京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它既見證了在京臺灣人的活動,也見證在京發(fā)生的一些重大涉臺歷史事件。如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前,在京趕考的臺灣舉子聯(lián)合臺籍官員上書“督察院”代奏光緒皇帝,反對割臺,并參加康有為發(fā)起的“公車上書”運動等。臺灣會館也留下了臺灣同胞在京生活的印跡。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始,陸續(xù)有臺灣舉人到北京參加會試。臺灣會館因而就臺灣舉人進京趕考而建立。自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間,共有32位臺灣籍舉人考中進士。一百多年來,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一道,反抗日本殖民統(tǒng)治,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卓越的貢獻??箲?zhàn)勝利后,臺灣省旅平同鄉(xiāng)會接管了臺灣會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臺灣會館先后由臺灣會館財產(chǎn)管理委員會、臺盟北京市委等單位接管。1985年以后,正式交給北京市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經(jīng)管。修繕后的臺灣會館把相鄰的云間會館、福德禪林一并作為新會館的構成部分,地上由磚木結構的四合院組成,保留了明清風格,并充分開掘了地下空間,臺灣會館有兩個門,一個古香古色的,在大江胡同里面,另個在劉老根大舞臺旁邊.展示的都是極具臺灣風格的東東,不出內地就能在這兒很好地了解臺灣風情,也算是個很直觀的窗口。有臺灣本地的木偶戲,展示,這個好象是常年擺放的。另有一些商家的東西很有特色,還有創(chuàng)意,就是有些小貴。喜歡里面的木偶戲,非常有特色。臺灣會館展示的都是極具臺灣風格的東西,不出內地就能在這兒很好地了解臺灣風情,也算是個很直觀的窗口。臺灣會館有兩個門,一個古香古色的,在大江胡同里面,另個在劉老根大舞臺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