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6-19 05:30:29作者:佚名
別名:孩兒參、童參、雙批七、四葉參、米參。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歸經(jīng):歸脾、肺經(jīng)。
入藥部位: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干燥塊根。
形態(tài)特征:呈細(xì)長紡錘形或細(xì)長條形,稍彎曲,長3~lOcm,直徑0.2~0.6cm。表面黃白色,較光滑,微有縱皺紋,凹陷處有須根痕。頂端有莖痕。質(zhì)硬而脆,斷面平坦,淡黃白色,角質(zhì)樣;或類白色,有粉性。氣微,味微甘。
內(nèi)服:煎湯,2~4錢。
炮制:洗凈泥土,入沸水中浸燙,約3~5分鐘后取出曝曬,當(dāng)須根干時,即將須根擦光,然后曬至全干。也可不經(jīng)浸燙,摘除須根后直接曬干。
功效:益氣健脾,生津潤肺。
主治:用于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表實邪盛者不宜用。
治自汗:太子參三錢,浮小麥五錢,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1.《本草從新》:大補元氣。
2.《本草再新》:治氣虛肺燥,補脾土,消水腫,化痰止渴。
3.《飲片新參》:補脾肺元氣,止汗生津,定虛悸。
4.《江蘇植藥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經(jīng)衰弱。
5.《中藥志》:治肺虛咳嗽,脾虛泄瀉。
6.《陜西中草藥》:補氣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體虛,肺虛咳嗽,脾虛腹瀉,小兒虛汗,心悸,口干,不思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