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1 16:07:28作者:未知
俗話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我國自古就有立冬吃餃子的習慣。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是“交子之時”,所以這時吃餃子有“順從天意”的意思。我國過去是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休息一下,順便用餃子來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餃子形狀像耳朵,在以前的冬季,很多人容易凍耳朵,吃了餃子就可以避免受到凍瘡。也有人說餃子像元寶,也意味著來年財源廣進。
隨著時代的變遷,立冬吃餃子已經(jīng)成為了傳統(tǒng)飲食文化,這里吃的餃子,已經(jīng)不僅是因為餃子本身好吃,也是對傳承了數(shù)千年的中華習俗的一種延續(xù)。
立冬的其他習俗
補冬
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古時農民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這天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yǎng)品進補。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后,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制。草根品種眾多,配方也多種多樣,但都躲不開補腎、健胃、強腰膝的功能。
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tǒng)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fā)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fā)酵最適合的季節(jié)。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