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6-11 11:17:51作者:佚名
北京在元代時是當時的都城,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而“胡同”一詞,其實是蒙古語的音譯,也就是街巷的意思。盡管后來蒙古人的統(tǒng)治被推翻了,但“胡同”這種叫法在北京老百姓當中已經約定俗成,所以就一直沿續(xù)下來。
北京的史籍上關于胡同的最早叫法有火弄、火疃、胡洞等七八種之多,關于解釋也有水井、火道和“胡人大同”幾種,更多人相信“胡同”兩字是出于蒙語“水井”一詞的音轉,那時為了防火,很多胡同里都設有水井。
不管怎么說,“胡同”一詞自元朝起就是北京城市建設中的專有名詞已是不爭的事實,“胡同”兩個字本身就印有深深的民族風情特征和濃濃的老北京文化韻味,它的出現(xiàn)比”北京“這個名稱的出現(xiàn)還早了一個多世紀。北京的胡同最早出現(xiàn)于金元時期。
忽必烈建大都時,按照周禮對都城進行了全面規(guī)劃設計,在都城的每座城門內都辟出一條干道,由此再引伸出一塊塊棋盤形的間隔布局,這些便于人馬車行的隔帶按寬窄不同就被分稱為大街、小街和胡同。北方冬季天氣比較冷,因為需要日照和抵御寒風,北京的胡同多以東西走向為主,南北走向胡同都是后來因地而宜相繼產生的。
根據(jù)文獻記載,元朝的大街寬24步,小街寬12步,胡同寬6步,大約不足現(xiàn)在的10米。胡同與大街、小街不同,它是宅系、院落和房屋連成的一排排民宅間的隔離帶,所以在北京會見到很多這樣的景象:兩個院落雖然只有一墻之隔,但是要從一個院的正門到另一個院的正門,卻得繞上一個大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