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詐騙罪具有哪些特征
(一)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quán),侵犯的對象僅限于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而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
(二)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使用騙術(shù),即虛構(gòu)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欺騙方法,使財物所有人、管理人產(chǎn)生錯覺,信以為真,從而似乎“自愿地”交出財物。其實,這種“自愿”是受犯罪分子欺騙而上當所致,并非出自被害人的真正意愿。
(三)在主觀方面,應(yīng)當由直接故意構(gòu)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對于使用欺騙手段,意圖短期占有公私財物,追緊就還,不追就拖,一般不宜作為犯罪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