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7-05 10:07:04作者:佚名
1、孩子設(shè)計一個時間表,讓孩子變成一個自律的人。任何一個自律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時間表,我們也可以為孩子設(shè)計一個時間表。譬如吃飯的時候只有30分鐘時間,數(shù)學(xué)作業(yè)必須要在7點之前完成,以此類推。如果說耽誤了時間耽誤了進程,那么就需要立刻奔往下一個任務(wù)當中,然后不斷的讓孩子去反思,到底是為什么沒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自己的任務(wù)。這樣的教育方法是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危機感的,與此同時孩子的自律也就慢慢的形成了。
2、該自己做的事,不要推給別人。比如收拾自己的圖書和玩具,削鉛筆、整理書包、做值日。對于大孩子來說比如收拾自己屋子、洗自己的衣服和鞋子。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可以解決自己吃飯的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自己面對的問題,所以,從現(xiàn)在起就試著自己來做做看。
3、對于工作,不要挑肥揀瘦。我們之中有很多人對于那些不得不做的工作,經(jīng)常會撅著嘴巴挑來揀去。不是覺得這個工作太難了,就是覺得那件事太簡單,自己去做簡直是在浪費時間。最后就變成這個不想做,那個不愿做了。如果我們真的要訓(xùn)練自己,克服那種懶惰的個人習(xí)慣,就一定不要在工作面前挑肥揀瘦。
4、我們比想象中還要能干。我們的很多同齡人在面對一項勞動任務(wù)的時候,經(jīng)常是還沒開始做就覺得自己無法勝任,因為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然而事實是,很多工作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難,因為我們比自己想象中要能干。
5、有勇于吃苦的精神。其實,一個人之所以會變得懶惰,大多是因為先從思想或者說是精神就已經(jīng)開始變懶了,因為精神上的懶惰,我們才變成身體上懶惰的人。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做事拖拖拉拉,答應(yīng)孩子的事情也是一拖再拖,時間久了孩子也會受到影響。
家長的行為舉止對孩子有很深的影響。想要孩子有自律意識,家長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