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2 18:01:28作者:佚名
意思是:在毫無辦法的時候,采取有風(fēng)險的行動。鋌而走險,讀作:tǐng ér zǒu xiǎn,出自《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意思是:它只是一只鹿,著急了就會疾速走入險境,著急了還能選擇嗎?鋌:疾走的樣子。走險:奔赴危險的地方。
近義詞:見義勇為、孤注一擲、無路可走。
反義詞:畏縮不前。
用法:1.如今救人如救火,只好鋌而走險,直闖虎穴了!
2、他老是鋌而走險,弄得處境危如累卵,實在讓人很擔(dān)心。
典故:
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當(dāng)諸侯的盟主。據(jù)《左傳·文公十七年》記載: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對晉有二心。鄭國國君于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以人臣之禮相事,已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F(xiàn)在我們鄭國的處境是前頭怕,后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dān)心晉國來犯。當(dāng)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活命,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后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采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dāng)?shù)男袨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