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4 15:05:20作者:佚名
1、懶于做事,這是行為上的懶惰。從小沒有勤勞觀念、沒有幫忙做家事的孩子,如果父母突然叫他去做,孩子又怎么會做?他們會認為這是大人的事,與他們無關(guān)。有這種心態(tài)的孩子大多生長在被溺愛的家庭,父母從小過于呵護、疼惜,不肯讓孩子動手做家事,事事包辦……過度保護的結(jié)果,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學(xué)會自己動手做的權(quán)利。
2、而原本孩子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是非常強烈的,總是什么事情都想嘗試一下,卻因為父母的寵溺而“無情”地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權(quán)利。
3、如孩子要自己穿衣服,但因為父母嫌他們動作太慢,于是便自動幫他們穿戴整齊;孩子想跟大人一起洗碗,可是媽媽一句:“你太小了,會把衣服弄濕。等大一點了再幫忙洗?!彪m然是體貼孩子的心意,卻也抹殺了孩子自動自發(fā)的好習慣。
4、而當孩子上學(xué)后,父母把孩子的學(xué)習成績看成他們生活的主要重心,一旦孩子想幫著做點家事時,一句:“你們不用做家事,只要專心把書讀好就好,學(xué)業(yè)成績可以進步,甚至名列前茅,這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就這樣扼殺了孩子的主動積極性。
5、久而久之,孩子開始習慣父母為他們安排一切,沒有自己的主見,一切以父母的期望為主,而父母也心甘情愿地為孩子服務(wù)。當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這才發(fā)現(xiàn)孩子怎么變得懶惰,不但不愛做家事,連自己的房間也要他們整理,才又喃喃抱怨:“這孩子怎么這么懶惰!”可悲的是,懶惰已經(jīng)成為習慣,而且還是由父母一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