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2 21:09:21作者:未知
1、每天要有和孩子單獨在一起說話的時間。我們有沒有預留一些時間跟孩子交流。我們每天無能多忙,都要有和孩子單獨說話的時間。我們要和孩子聊天,分享他的心情、心事。即使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很短,但只要注重質(zhì)量,仍然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當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時,孩子自然愿意和父母交流。
2、能夠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交流。蹲下來不只是在生理的高度上盡量地和孩子保持相同的高度,而更重要的是指心理上的高度要平等,是以平等的態(tài)度和眼光,用認真而親切的態(tài)度,把孩子看成一個需要尊重的獨立的人。蹲下來表明一種態(tài)度,我們是否把孩子真正當作和自己一樣,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
3、尊重孩子的說話權,做會聽話的父母。孩子都渴望有人聽自己說話,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孩子與父母不能溝通,就是因為只有人說話而沒人聽。如果我們能多尊重孩子的說話權,對孩子的傾訴多一點兒耐心,不急于打斷孩子,孩子遇到事情時就會樂于向父母交流。
4、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多鼓勵孩子。賞識孩子的刻苦努力,不要因為孩子做不好就各種的指責,指責多了孩子就會越發(fā)不自信,他會認為他做什么都做不好,做了就會被嘲笑和指責,于是他就會選擇寧可憋在心里也不愿說出來,長期下去孩子的性格只能會越發(fā)孤僻,內(nèi)心無處釋放也會變得越發(fā)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