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6 17:36:43作者:佚名
由于我國各地的風俗不同,因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民間傳統(tǒng)上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qū),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傳統(tǒng)。而北方地區(qū)則是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另外,在江、浙、上海等地區(qū)把臘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qū)把正月十五為“小年”,云南部分地區(qū)的“小年”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區(qū)小年日期是除夕。
小年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區(qū)也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從清朝中后期開始,帝王家就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jié)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qū)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小年的傳說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yè)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后,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于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