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8 14:22:26作者:未知
端午節(jié)是我國古老的民俗大節(jié),其由來傳說甚多,分別有紀念介子推、屈原、伍子胥、曹娥、女詩人秋瑾等,還有惡月惡日、 蓄蘭沐浴、走黃巢等說法。其中以紀念屈原的說法廣為流傳。據(jù)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qū)蛟龍。
紀念屈原
據(jù)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
紀念孝女曹娥
傳說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紀念伍子胥
春秋時期的伍子胥因遭陷害,被吳王夫差賜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紀念勾踐
勾踐是春秋時代后期的越國君主,他也是最早提出以劃龍舟來操練水兵的人。越國先是被吳國打敗,勾踐臥薪嘗膽,日夜操練水軍,最后終于打敗吳國,成為新的春秋霸主之一。勾踐操練水軍首創(chuàng)了劃龍舟的方式,在江上數(shù)艘龍舟奮力向前,人們一邊劃槳,一邊對敵作戰(zhàn)。因此,有人認為后世過端午節(jié)劃龍舟比賽就是為了紀念勾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