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8 14:55:44作者:佚名
化石的形成過程是生物死后被埋在地下,幾萬年以后會轉(zhuǎn)變成碳酸鈣、硅化石、黃鐵礦、氧化鐵等成分,變得像石頭一樣堅硬。柔軟的皮膚和肌肉被分解,堅硬的骨頭和粗糙的外皮轉(zhuǎn)變成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最常見的是骨頭與貝殼等。動物死亡后,細(xì)菌就會分解掉尸體上的各種組織。但若尸體剛好在適當(dāng)?shù)臅r間被留在了適當(dāng)?shù)牡攸c,尸體上某些堅硬的組織如骨骼、殼、牙齒等就可以保存下來。如果幸運的話,古生物學(xué)者可以從一片廢墟中挖出300萬年前的動物牙齒。他們把這些從遠(yuǎn)古時代保存至今的生物標(biāo)本叫做化石。
化石是古生物學(xué)的主要研究對象,它為研究地質(zhì)時期的動、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證據(jù)。中國古籍中早已有關(guān)于化石的記載,如春秋時代 的計然和三國時代的吳晉,都曾提到山西省產(chǎn)“龍骨”,“龍骨”即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