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shí)間:2022-03-18 16:32:20作者:佚名
因?yàn)榫W(wǎng)友們看其形狀,給它起了個外號叫作“馬踏飛燕”。實(shí)際上該件文物原本就不叫“馬踏飛燕”。其原本出土?xí)r便被命名為“銅奔馬”,與一般四腳著地的銅馬不同,這匹馬被設(shè)計(jì)成了飛奔的樣子,馬昂首嘶鳴,三足騰空,一足踏飛燕,所以人們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想象為其命名。
銅奔馬簡介
銅奔馬,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是東漢時(shí)期鎮(zhèn)守張掖(甘肅省省轄市)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的合葬墓。其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3厘米?,F(xiàn)藏于甘肅省博物館。
正確解讀
關(guān)于銅奔馬馬蹄下之物主要有“燕子說”、“飛隼(鷹說)”、“龍雀說”、“烏鴉說”等4種觀點(diǎn)。其實(shí),隨著研究的深入,這些年持“燕子說”的人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
銅奔馬馬蹄下的鳥類雙目圓瞪,嘴形側(cè)扁高隆,先端鉤形,并不像燕子,更為重要的是銅鳥的尾部不是分叉的,這顯然不符合燕子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