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9 00:08:00作者:未知
元朝大都是現(xiàn)在的北京市。元大都從1267年開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歷時18年之久,城墻周長28公里多。公元1272年,忽必烈改中都燕京為大都,大都從此成為元朝的政治中心。元大都規(guī)模宏偉,規(guī)劃整齊,有巍峨的宮殿、雄偉的寺廟、美麗的園圃、寬敞的街道。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座興建的都城,也是13-14世紀世界上最宏偉壯麗的城市之一。
大都的總設計師是劉秉忠,參與選擇建筑方位和繪制城郭經緯、祖社朝市等圖形的有趙秉溫等一批人,負責指揮監(jiān)工的是漢軍萬戶張柔、張弘略父子、行工部尚書段楨等人,郭守敬擔任都水監(jiān),修治元大都到通州的運河,并以京郊西北各泉作為通惠河上游水源。
劉秉忠參照《周禮》中的《考工記》所載的“九經九軌”、“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等禮制,在金故城中都東北部,以大寧宮所在的瓊華島為中心開始了新宮殿和都城的規(guī)劃興建工作。
大都的城墻采用傳統(tǒng)的夯土板筑方法修建,基部寬,頂部窄,橫截面呈梯形。馬可波羅記載:“墻基寬十步,高二十步”,以葦草排編遮蓋土墻來防雨水摧塌,也就是葦城之策,也讓元朝大都城墻與其他朝代不一樣的地方。
大都的城門比較有特點,長方形的城墻四周共開十一門。東面三門是光熙門、崇仁門、齊化門;西面三門是平則門、和義門、肅清門;南面三門是文明門、麗正門、順承門;北面獨開二門是建德門、安貞門。
為什么大都城門沒有筑成對稱偶數(shù),偏偏開為十一門呢?這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劉秉忠按照《易經》中的“天五地六”,“五”是天數(shù),“六”是地數(shù),結合起來,“十一”就是天地之中,故城門十一個!
最流行的說法是:都設計者劉秉忠附會傳說中哪叱的形象,蓄意構成三頭六臂兩足狀,南三門象征三頭,東西六門是六臂,北面二門象征兩足,寓意是借助哪叱的法力護衛(wèi)都城,降伏龍王解除缺水之患。劉秉忠如此設計,給汗八里增添了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