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10-31 22:01:18作者:智慧百科
來源:我愛這花花世界
ID:beckyschoice
Hi 大家晚上好呀~
廣州的秋風起了,屋子里涼颼颼的,但走到樓下花園,卻被暖暖的陽光包圍著,舒服到想贊嘆這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jié)。
周末連賴床都不想,只想起來收拾打理房間,斷舍離一些沒用的物品,再用吸塵器、掃地機清理一番,用干凈整潔的家來迎接周末。
▼ 做一杯冰拿鐵,再完美不過了
我私心希望未來的家,是一個相對極簡的空間,鋪滿了木地板,地板上空無一物,我和貓咪一起撒潑打滾。
但照我如今常常剁手的習慣,是很難實現(xiàn)了。只能在網(wǎng)上看看別人家的極簡生活,暢想一下。
看了很多極簡風格的屋主之后,我發(fā)現(xiàn)極簡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種:有空無一物的、有精簡飲食的,也有很宜居的、保留部分愛好的極簡.....內(nèi)心的富足、平靜和自由,是極簡的終極目標。
▼就像小貓咪沉浸在睡眠中一樣,滿足簡單的快樂
女孩吾關,一直在我的極簡風關注列表里,她住在一個簡單的家里,但又很有過日子的居家味道,與刻板印象里的黑白灰完全不同。
吾關的家是一套63平的小屋,這個家很符合理想的極簡,但又并非空無一物。為了打造這個家,她舍棄了一些占地的大型家具,傾向于買輕便、可移動的小件,更在乎物品的實用性。
實用之余,又沒有放棄美貌,刷門改色、DIY家具......改造后的家,變身奶黃色的極簡小屋,是很自然的美。
下面把話筒交給吾關,一起來聽聽她分享極簡而溫馨的小家吧~
01
63平小屋
我舍棄了很多家具,過上極簡生活
Hi,大家好呀,我是吾關,你們可以叫我關關~
我的家是一套63平的一居室,實用面積大約是50多平,一廚一衛(wèi)一臥,客廳和臥室的功能是合并的。
▼ 戶型圖
這個家由奶白、奶黃和原木色構成,它雖然極簡,但也很適合生活。
在我看來, 極簡主義不等于極簡風格,也不等于空無一物, 空無一物是一種空間狀態(tài),而極簡是一種人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所以如果有100個人選擇過極簡生活,就有100種極簡生活方式。
我的家,正是依照著這樣的理念去打造的,一起進屋逛逛吧~
玄關,是走進家門的第一步, 我希望它是干凈清爽的,置物架、幾個木掛鉤,構成了收納。
后來,我又增添了一個隔夜衣衣架,方便掛簡單的衣物。
鏡子這邊有一個換鞋凳。▼
我喜歡 “奶白+原木”的組合 ,它們打造了一個輕盈、舒服的空間,也讓小房子的玄關顯得寬敞。
穿過玄關,迎來窗景很開闊的客廳、臥室一體區(qū),沙發(fā)放在窗邊上。
因為不喜歡大型家具,我買入了一張 兩用的沙發(fā)床 ,既是沙發(fā),也是一張單人床,它不會像大床那么占空間。
舍棄不需要的物品,是讓家顯大的好辦法。
▼ 它是床,也可以變身沙發(fā)、起居區(qū)
換了床后,我常挪動沙發(fā)床的位置,有時靠墻、有時在窗邊。
迎著朝霞落日和初雪,我的家,每天都有新鮮和驚喜的模樣。
家里沒有床頭柜、茶幾,小板凳代替了它們的角色, 它是多功能的,可以放一杯咖啡、一本書,朋友來家里時,還能當作餐椅。
在一些小角落里,我擺放了小型的書架和柜子,這些足以收納我的書籍、香薰。
書架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有時在床頭,有時在門邊上,我喜歡家里的家具都處于一個”可移動“的狀態(tài),不要固定在一個位置。
臥室里有一個大衣柜,我的衣服不多,它足夠容納我所有的衣服。
留下來的衣服都是我喜歡和經(jīng)常穿的,我曾經(jīng)嘗試各種風格,但發(fā)現(xiàn)并不適合自己,索性 只留下適合自己風格的衣櫥, 也減少了每天出門需要思考穿什么的時間。
廚房在進家門的右手邊,因為櫥柜還挺多的,大部分 鍋碗瓢盆都能收到柜子里,也是一個相對“空無一物”的空間,只保留咖啡機、養(yǎng)生壺、少量餐具在臺面上。
用餐區(qū)和工作區(qū)被合并為一張郁金香桌、一把椅子,桌子很美,也很好移動。
我可以在灑滿陽光的窗邊工作、吃早餐,有時美和極簡并不沖突。
衛(wèi)生間在進門的左手邊,是一個比較難收納的地方,我也苦惱過,因為護膚品并不算少,之前滿滿當當堆在洗衣機上,看到挺難受的。
為了避免未來物品越來越多的可能, 我放棄了置物架,這樣可以從根源上減少物品。 另外,衛(wèi)生間里的物品我做了簡單的分區(qū)。
1、入門處,掛洗浴時換用的衣物和毛巾;
2、水槽邊固定潔面產(chǎn)品和刷牙用具;
3、墻面固定吹風機;
4、我目前必須用到的護膚品,用一個白色的收納盒收起來。
這個小家很簡單,走到這就逛完了全屋,它是我實踐極簡生活的第一步,極簡并不代表著我放棄所有的娛樂、喜好,而是在盡量簡單的環(huán)境里,去感受生活的美,釋放不需要的能量。
02
如何打造一個極簡的家
自己動手讓家變美
沒有人一下子就可以成為極簡主義,或者斷舍離高手,自從獨居以來,我的斷舍離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自己也總結了幾個簡化生活、讓家變美的方法,分享給你們~
1、舍棄大型家具
我覺得可以舍棄的是太占空間的大床、不好打理的地毯、笨重的床頭柜、茶幾、過多的衣物,用板凳代替茶幾,一切家具以輕、小、顏色干凈為主。
2、統(tǒng)一家具的顏色
屋子里的原始狀態(tài),有幾扇豬肝色的門,顏色沉重,讓整個空間有點壓抑。
在網(wǎng)上沖浪看到很多刷漆改造教程,我就實踐了一番,改了一個柜子,以及給一扇門改了顏色。
我先是網(wǎng)購了一個“辦公室斗柜” ,買到手是那種死氣沉沉的白色。
不要緊!我可以刷漆,淡黃色+白色的木性漆,調(diào)配出奶黃色。
小時候我家有一個柜子就是米黃色的,很復古,我覺得這個顏色很親切。刷好漆之后,再安上兩個桌腿,橫過來放。
哎呀,忍不住想自夸一句:成品好有氣質呀,像丹麥的色彩組合柜。
刷漆還能拯救豬肝色的門!
我用刷了白色,刷漆工具是在某寶上買的,滾筒+一個毛刷很便宜,刷漆時要注意用報紙保護好木地板,尤其是放油漆桶的位置。
一次上色不能完全覆蓋的話,就多上幾次。刷完最好能晾幾天,如果想馬上入住,就要選擇環(huán)保漆。
3、不追求極致的空無一物,保留愛好
前面提到,我的極簡不是空無一物,我會保留愛好,把家裝點出簡單的美感。
上次去看安藤忠雄的展覽,被展覽其中一面墻的秩序美感打動,我就給房間布置了一面靈感墻,篩選了一些音樂封面打印出來,感覺給空曠的墻注入一絲靈魂。
下雪天真的太適合窩在家看電影聽音樂啦~
03
極簡主義沒有標準
自己才是所有答案
從小時候記事開始,我就意識到了極簡的好處,家里人是做家具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也逐漸了解了自己喜歡什么,篩選出生活里必要的家具。
后來,從我第一次獨居開始,跟在身邊的家具就不多,一張桌子和一把伊姆斯椅,陪伴我到現(xiàn)在。
它們影響了我很多,特別是在選擇家具時,我會選擇輕便、可移動的家具。
再后來,看到一個日本博主極簡的房間,給我的影響還挺大的,雖然只是一個空曠的空間,但是能感受到作者強大的自信,不畏懼他人目光做自己,真的很難也很厲害。
▼ 日本博主的極簡房間
為什么決心開始實踐極簡生活呢?
因為我看因為我看到有的人一直買買買,被物欲捆綁,甚至因為過度消費背負債務、人生失控的;有的人家里物品太多,像住在垃圾堆里;有的人搬了很多次家,慢慢會覺得物品是負擔,多過享受。
我好像是這幾種情況都兼具,從2020年獨居開始,到現(xiàn)在我大概兩年搬三次家,搬家的過程中不停地丟東西,發(fā)現(xiàn)很多物品幾乎不怎么使用,去到新的家,也開始認真思考: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比如我之前會用那種很大面積的地毯,搬家之后就沒有再用了,地毯雖美,但會徒增不必要的清潔工作。 不過,這僅是針對我自己的需求,也有人覺得寧愿麻煩一點,也要享受地毯帶來的幸福,這個是因人而異的。
極簡主義讓我更加堅定的做自己,別人覺得我很奇怪,不要在意就好了。
不管是做什么,只要處于人群中,就難免會不自覺的被同化,社會的“幸福范本”總是當你擁有了什么“頭銜”、“物品”、“地位”,就擁有幸福的人生了,擁有同時也意味著失去,快樂只存在擁有的那一瞬間而已。
如果你也是人群中那個不被大眾理解的人,或許極簡主義會助你一臂之力。
在極簡生活方面,我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 即使一切可以收納的井井有條,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凌亂也是必不可免的。
有個辦法很管用: 給每個物品固定一個位置,用完必須物歸原位,看著不難,但要每天堅持,養(yǎng)成好習慣。
我的工作是攝影師,有時候會在家拍攝,有時候去外面,工作和生活關聯(lián)性比較大。
我希望家是可以兼具工作和居住功能的,之前拍過一個視頻(家和攝影棚可以任意切換),這便是我這兩年的狀態(tài),理想的家是每件家具有實用的功能,還可以隨意擺放。
有人問我,在疫情時代下,還敢過這種不囤貨的生活嗎?
我想舉個例子,之前小區(qū)封控時,我盲目囤積了很多食物,但食物吃不完了、都不新鮮了、壞了,只能扔掉就很浪費。后來,即便封控在家,我也不囤食物了,小區(qū)樓下有超市,封控時也會有社區(qū)團購,每次我都會團好未來幾天的食材,加上本身食量也很小,準備足夠吃的食物就好了。
當人們內(nèi)心平和,壓力和欲望也降低的時候,自然而然,飲食也會變少和簡單,也會變瘦,我發(fā)現(xiàn)不是只有我是這么覺得,在《做2休5》這本書里,作者大扁原理也提到了簡單粗食烹飪的好處。
極簡不僅讓飲食變得簡單,還會提高我感知幸福的能力,我每天都能在小屋里感知到幸福的瞬間:
早上一醒來陽光就很好的時候,我沒那么趕時間,還可以做個早餐;
午后陽光好的時候,我會騎單車去超市買菜和面包,正好曬曬太陽;
或者去公園散步,爸媽來看我還給我分享剛摘的桑葚,讓人忘記時間存在的瞬間都很幸福。
我覺得家和人一樣,是同時成長的,當我內(nèi)心處于理想的狀態(tài)的時候(內(nèi)心平衡和對自我感到滿足的狀態(tài)),也會對周圍的一切也感到滿足。
但人想要一直保持在理想的狀態(tài),是有點難的,不過有目標總是好的,朝著目標努力就足夠了。
極簡、獨居,這兩者都是快樂的,我很喜歡梭羅的《瓦爾登湖》和伍爾夫的《一個人的房間》,以前很向往作者的生活狀態(tài),那種感覺很自由,現(xiàn)在感覺自由和孤獨很像。有一天我看了一個紀錄片,有個作家說了一句話很有同感:
“孤獨不是必經(jīng)之路,
孤獨就是我們選擇生活的本身”
編輯:獅涵;統(tǒng)籌:Esther;資料整理:LoveHome;
圖片源自屋主林喜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