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6-12 14:50:20作者:佚名
1、天鵝:天鵝指雁族(學(xué)名:Cygnus)的鳥類,屬游禽,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除非洲、南極洲之外的各大陸均有分布。為鴨科中個體最大的類群。頸修長,超過體長或與身軀等長。
2、白鸛:白鸛(英文名稱:White Stork)是歐洲白鸛和東方白鸛的通稱。屬大型涉禽。其羽毛以白色為主,翅膀具黑羽,成鳥具細長的紅腿和細長的紅喙。共有三個亞種,大小略有不同。
3、鵜鶘:鵜鶘(學(xué)名:Pelecanus):鵜鶘屬8種水禽的統(tǒng)稱。身長約150厘米,全身長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為白色、桃紅色或淺灰褐色。有些種類的鵜鶘體形較大,其翼展寬3米,能以超過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長距離飛行。
4、大雁:大雁又稱野鵝,天鵝類,大型候鳥,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雁熱情十足,能給同伴鼓舞,用叫聲鼓勵飛行的同伴。
5、白鷺:白鷺體大羽長,體長約90cm,是白鷺屬中體型較大者,夏羽的成鳥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頭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間著生成叢的長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過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時不超過;蓑羽羽干基部強硬,至羽端漸小,羽支纖細分散。
6、濕地動物,指生活在中國濕地的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動物。受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共計20目36科98種,占4類動物總數(shù)的13.5%。其中有獸類5目9科23種,鳥類10目18科56種,爬行類3目6科12種,兩棲類2目3科7種。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有眾多種類的消費者,其中包括、蚊等昆蟲在內(nèi)的無脊推動物,許多動物種類在長大之后就變?yōu)椴菔承浴S行├ハx在幼蟲階段棲于水底,是魚、蛙和潛鳥的食物來源。濕地鳥類是濕地的一個重要景觀,它們不僅屬于草食性動物,也屬于肉食性動物,是濕地生態(tài)食物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濕地中,無論是成水的還是半成水的濕地,幾乎所有的水禽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棲息地。其中最為常見的濕地動物有魚、蝦、蚌等。它們不僅僅是濕地中食肉動物的食物,也為人類提供了佳肴美味,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財富。
7、濕地棲息地種類(根據(jù)地形、水文和生態(tài)區(qū)域進行劃分)極多,因此人們不可能把濕地物種表輕易地列出來。洪泛平原或河邊濕地與較大水域(它們有時融合在一起)共同擁有許多動物。在亞馬遜流域,低水位時魚類生活在河道或洪泛湖內(nèi);高水位即飽和期,它們就分散到洪溢林中。洪泛平原濕地在洪水期被河邊魚類和其他物種利用作為它們的棲息地。洪水脈沖理論強調(diào)了這一事實的生態(tài)意義。那些地表水與河流湖泊沒有聯(lián)系的濕地缺乏魚類,卻擁有移動的、分布廣泛的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尤其是飛行昆蟲的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