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7-25 09:27:31作者:未知
文藝復興之后,各種文化交替復蘇,人們在那是受到各種各樣的思想。在當時理工學方面提出了無數(shù)的理論和思想,發(fā)明了蒸汽機開展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而在藝術層面無疑也是百花盛開,各種運動層出不窮,美國開展了禁酒令。
而在二十世紀初期有一位女性,用其他方式在歷史中留下姓名,和自己的愛人相伴50年沒有領證生子,兩人的愛情被譽為二十世紀不可復制的愛情。她就是女性平權運動的啟蒙者--波伏娃。
一生斗爭的波伏娃:
波伏娃全名為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年波伏娃出生在巴黎的一個富裕的家庭。家中比較守舊,因為父親是法院的律師,母親是虔誠的天主教信徒。但也許就是這么傳統(tǒng)的家庭,造成了之后的波伏娃和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不同,拒絕了父母給她安排的工作和介紹的伴侶,波伏娃十分具有獨立性。
1914年,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波伏娃的家庭受到影響,父親的律師工作受到影響,也由于戰(zhàn)火連天,自己的童年過得十分拘謹和枯燥無味。到了波伏娃十九歲的時候,她發(fā)表了所謂的宣言,告訴世人自己的生命只能由自己掌控。
當時在法國一所學校讀書的時候,結識了后來在二次大戰(zhàn)影響世界的薩特,斯特勞斯等人,并且在日后和薩特結婚。中國缺少女權運動的背景,在中國當時女性地位低下,但是隨著西方女權主義的不斷滲透,中國之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批判下都有著西方文化的影子,其中波伏娃的女權理論深刻影響中國女權運動最深。
就像提到李小龍和成龍就能想到中國一樣,一提到波伏娃就能想到女性文化的斗爭。1955年曾來過中國,接受中國政府的邀請,在1957年發(fā)表長篇《長征》。
波伏娃總是在思考著人與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和意義,她總是在人的生死存亡來考慮精神和肉體之間的碰撞。波伏娃總是認為悲觀是人的宿命,對于人生的價值導向和社會的發(fā)展也是悲觀絕望的。因為能記住的東西是有限的,人生總是在來來,也是往往。永恒的痛苦是人類的宿命。
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讓她的代表作《第二性》成為當時最受爭議的話題,無數(shù)人評價她是個蕩婦,是個女同性戀等等在當時是辱罵的詞語。這一切都沒有阻止波伏娃去為自己發(fā)聲,追求個體的獨立不遮掩的顯露出來。
摯愛薩特:
聊完了波伏娃,接著聊聊她的一生摯愛薩特。薩特全名讓-保羅-薩特。是法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是戰(zhàn)爭的反對者,一生熱愛和平。他也是西方社會主義最忠誠的推廣者。1943年的薩特是他的輝煌時期,出版了哲學巨著《存在與虛無》,這本書被評為哲學史上必讀的書籍之一。
1944年的《間隔》當中那句“他人即使地獄”成為了薩特的名言。1964年曾獲諾貝爾文學獎,但是薩特沒有接受,說自己不會接受官方給予的榮譽。1980年,薩特平穩(wěn)的躺在波伏娃的懷中離開,大約有6萬人自發(fā)參與葬禮。
薩特總是在擴展自己的思維版圖,薩特思維開闊,和妻子波伏娃一樣成為了當代著名的思想家。
無可復制的愛情:
兩個人的思想極度契合,并且都彼此成就,很大程度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愛情,某方面也可以說他們的愛情象征著雙方自由的思想。1929年的法國的教師資格考試中,薩特考取第一名,波伏娃是第二名。在當時二十四歲的薩特和二十一歲的波伏娃在學術方面彼此吸引。
晚年的波伏娃曾回憶兩人最開始的戀情是柏拉圖式的戀情,做一些文字上的挑逗。知道考試結束后,兩個人逐漸熟絡起來,當波伏娃即將要去鄉(xiāng)下度假的時候,兩人開始意識到彼此真正的情感,因為他們開始彼此思念,他們從柏拉圖變成了肉體方面的吸引。
八月波伏娃向薩特告白,兩個人意識到彼此都無法離開彼此。但是在鄉(xiāng)間的日子里面,波伏娃十分苦惱,終日思君不見君,直到有一天的清晨,波伏娃的表妹告訴波伏娃,有個男人在田野里等待她,那就是薩特。
可是波伏娃的父母不是很歡迎這位朋友,饑冷的薩特只能靠著波伏娃的表妹送食物在田野里等待。最終,對薩特的愛和思念驅使著波伏娃不顧父母的阻攔,到了田地當中與薩特相會,度過了真正的一天,他們真正的在一起。
1929年兩人相愛真正的在一起,1980年薩特去世,他們兩人一同度過了51年的幸福時光。他們沒有履行夫妻要去領結婚證的條件,他們甚至保留著自己單獨的住房。
1931年,兩人分開教書,其中有個叫做奧爾嘉的女子進入了他們的生活,可這沒有給這段柏拉圖式的愛情帶來影響。薩特多次在外尋歡,也會將尋歡的事情告訴波伏娃,但波伏娃也不會生氣,用《不速之客》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即使1939年戰(zhàn)爭來臨,兩人也沒有斷開聯(lián)系,也就在槍林彈雨中給波伏娃寫信,叫做親愛的迷人的波伏娃。
兩個思想家的愛情總是令人關注,他們總是面臨著無數(shù)記者犀利的提問,就關于有人問他們?yōu)槭裁床簧鷤€孩子的時候,波伏娃回答道:“我當然不會生孩子,不是因為我討厭撫養(yǎng)孩子,當我年輕的時候,我還是向往著結婚生子撫養(yǎng)孩子長大成人。但是我和薩特的結合是知性的結合而不是建立在婚姻上,我沒有欲望復制出另一個小薩特?!?/p>
我們說金婚,銀婚,鉆石婚彌足珍貴但也許都比不過兩個人相愛50多年這段堪稱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愛情之一,他們不靠孩子,不靠一張結婚證綁住彼此。他們用彼此的相愛和尊重守護一輩子。這樣知性的愛情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愛情,是不可復制的愛情。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