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1 09:41:56作者:佚名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莊皇帝朱載垕(年號隆慶)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規(guī)模復(fù)原修葺的陵園,也是陵區(qū)正式開放的旅游景點之一。
昭陵陵園建筑面積為35000平方米,現(xiàn)存有完整的祾恩門、祾恩殿及其東西配殿,和方城、明樓、寶頂?shù)取_@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載垕和他的三位皇后。
明朝滅亡后,昭陵先后遭到兩次破壞。公元1644年,戰(zhàn)亂中明樓遭火焚;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三月五日,大雨滂沱,雷電交加,陵恩殿和兩廡配殿又遭雷擊起火,陵卒拼命撲救,只救下了兩廡配殿,陵恩殿被徹底燒毀。隨著歲月的推移,到了乾隆年間,兩廡配殿和陵恩門又相繼殘壞。
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清政府為緩和民族矛盾,重新修葺明十三陵。昭陵也在修葺之中。從遺址分析,當(dāng)時修葺的項目只有明樓、棱恩門、棱恩殿三項工程。這次重修,雖然使陵園制度稍趨完備,但卻改變了原有建筑的規(guī)制。
明樓的斗拱,依明朝制度各陵均為上檐單翹重昂七踩斗拱,下檐重昂五踩斗拱。而修葺后的昭陵卻變成了上下檐均為單翹單昂五踩斗拱。明樓內(nèi)還增加了條石券頂。棱恩門、棱恩殿雖然重建時間數(shù)沒有大的變動,但都縮小了尺度。棱恩殿,原制面闊五間(30.38米),進(jìn)深四間(16.77米);清代重建后,面闊間數(shù)沒有改變,尺度卻縮小為23.3米。進(jìn)深改為三間,尺度縮小為11.92米。
棱恩門,原為面闊三間(18.44米),進(jìn)深二間(8.04米);清代重建后面闊縮小為12.52米,進(jìn)深縮小為6.77米。陵內(nèi)的兩廡配殿和陵前的神功圣德碑亭不僅沒有重建,而且殘垣斷壁也被拆除。只在碑石周圍舊亭基上修建了一周宇墻。此后,長達(dá)200年的時間里一直沒有修繕。昔日壯麗的陵園建筑滿目凄涼,只剩下殘壞的明樓和陵墻了。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明成祖)、獻(xiàn)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陪葬墓
明十三陵的陪葬墓共有8座,其中7座妃子(太子)墓,1座太監(jiān)墓。
分別是:東井、西井:一說是明成祖十六妃殉葬墓,一說是明成祖昭獻(xiàn)貴妃王氏和昭順賢妃喻氏的陪葬墓。
萬娘墳:即“萬貴妃墓”,葬明憲宗皇貴妃萬氏。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稱大宮。葬明世宗的皇貴妃沈氏、文貴妃、盧靖妃。
世宗賢妃墓:即“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葬明世宗的鄭賢妃、皇貴妃閻氏、皇貴妃王氏、周貴妃、楊榮妃、馬貞妃、哀沖太子、莊敬太子。
鄭貴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貴妃鄭氏。
神宗四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貴妃李氏(即李敬妃)、李順妃、周端妃、劉昭妃(即宣懿太妃)。
王承恩墓:葬明思宗崇禎皇帝的心腹太監(jiān)王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