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6 10:33:47作者:佚名
米開朗基羅生平簡介:米開朗基羅的故事是怎樣的?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有哪些?本文這就為你介紹:
米開朗基羅生平簡介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朗琪羅”,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筑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芬奇并稱為文藝復興后三杰。
他的父親是洛多維科·迪·萊昂納多·博那羅蒂·迪·西蒙尼(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di Simoni)他的母親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內(nèi)里·德爾·米尼亞托·迪·錫耶納(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
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來表達后人對他的尊敬。
羅曼·羅蘭寫過《米開朗琪羅傳》,歸入《名人傳》中。米開朗基羅是《大衛(wèi)》,《創(chuàng)世紀》的作者。
米開朗基羅的故事
一、無與倫比的雕塑
米開朗基羅以人體作為表達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剛勁有力、氣魄宏大,充分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生機勃勃的人文主義精神。
1498 年,年僅 23 歲的米開朗基羅開始為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創(chuàng)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兩年后即告完成。
作品取材于圣經(jīng)故事: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瑪麗亞抱著死去的兒子無比悲痛。米開朗基羅卻將圣母刻畫成一個年輕、貌美、恬靜、典雅的少婦,她默默地俯視著死去的兒子,沉思、哀悼,耶穌靜靜地躺在圣母膝上,面部表情安祥。整座雕像沉浸在肅穆氣氛中,并洋溢著人類最偉大的母愛情感。
它已大大超出了題材的限制,將生與死、痛苦與慈愛化為一體,和諧統(tǒng)一,贊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優(yōu)秀品質(zhì)。
作品一問世,立即引起轟動,人們不相信它出自一個年輕人之手,為此,米開朗基羅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帶上,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
1501 年,26 歲的米開朗基羅開始創(chuàng)作他另一舉世聞名的杰作——《大衛(wèi)》。歷時三年,他用一整塊大理石雕塑出的《大衛(wèi)》總高達 5.5 米。
米開朗基羅與前人表現(xiàn)大衛(wèi)戰(zhàn)勝敵人后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不同,而是選擇了大衛(wèi)迎接戰(zhàn)斗時的場景。
藝術家生動地塑造了一個為事業(yè)斗爭的英雄形象:年輕、英俊、健壯、神態(tài)堅定自若,左手上舉,握住搭在肩上的“拋石帶”,右手下垂,似將握拳,頭部微俯,直視前方,準備投入戰(zhàn)斗。
米開朗基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在藝術上得到充分體現(xiàn)的象征。它贊美人體,謳歌正義和力量。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美術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亦成為后世藝術家學習雕塑的楷模。
為了保護藝術品,《大衛(wèi)》原作被放在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內(nèi)。前不久還對其進行了一次全面清洗。這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參觀者絡繹不絕。同時,在佛羅倫薩市市政廳門前和米開朗基羅廣場上分別矗立有復制品,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欣賞。
此外,在米開朗基羅的大量雕刻作品中,《摩西》和《晝》、《夜》、《晨》、《暮》以及《垂死的奴隸》、《被縛的奴隸》,也被認為是曠世之作。
二、撼人心魄的繪畫
米開朗基羅如此年輕就享有盛名,常遭人妒忌,還曾被人打壞了鼻子,使他終身對自己的容貌自卑。不過,他的名字也傳到了教皇耳中。
1508 年,教皇朱利奧二世要求米開朗基羅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繪制穹頂畫。米開朗基羅本來不愿從命,但他一旦接受就追求完美,決不“褻瀆”藝術。歷經(jīng)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傳世巨作穹頂畫《創(chuàng)世紀》。
《創(chuàng)世紀》取材于《舊約全書?創(chuàng)始紀》,整幅作品 511 平方米,中心畫面由《創(chuàng)造亞當》、《創(chuàng)造夏娃》、《逐出伊甸園》等 9 個場面組成,大畫面的四周畫有先知和其他有關的故事,共繪了 343 個人物,其中有 100 多個比真人大兩倍的巨人形象,他們極富立體感和重量感。整幅畫通過人與人及人與自然間的關系,歌頌人的創(chuàng)造力及人體美和精神美。
米開朗基羅一個人躺在 18 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以超人的毅力夜以繼日地工作,當整個作品完成時,37 歲的米開朗基羅已累得像個老者。
由于長期仰視,頭和眼睛不能低下,連讀信都要舉到頭頂。他用健康和生命的代價完成的《創(chuàng)世紀》,為后人留下的不僅是不朽的藝術品,還有他那種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
24 年后,米開朗基羅又應教皇克萊門七世之約,在西斯廷教堂祭壇正面墻上繪制了另一撼人心魄的巨幅壁畫《末日審判》。
米開朗基羅獨自一人頑強地工作了將近 6 年,在 220 平方米的畫面上繪出約四百個人物。在畫中央,基督正氣凜然,高舉右手,即將發(fā)出最后的判決。
米開朗基羅還把一位教皇畫到將被判罪去接受地獄煎熬的一群人中?;阶竽_下一個圣徒右手持刀,左手提著一張人皮,而這張人皮的面孔正是畫家本人的臉,其表情痛苦、憤怒,表現(xiàn)了米開蘭基羅正經(jīng)歷著精神與信仰危機的折磨和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并借《末日審判》痛快淋漓地發(fā)泄了對人間丑惡的鞭撻。
《末日審判》引起的轟動可想而知。然而,巨作中的裸體人物卻引起爭議,一些人認為猥褻了神靈。在米開朗基羅去世不久,新教皇庇護四世就下令給所有裸體人物畫上遮羞布或衣飾。后來,人們將受命的畫家們謔稱為“內(nèi)褲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