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8 18:30:53作者:未知
諸葛亮為何非要斬馬謖,馬謖只不過是替罪羊而已!奇妙奇聞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馬謖從小就飽讀兵書,對于兵法謀略有一套自己的見解,在當時的同僚中可謂出類拔萃。正是由于這樣,諸葛亮才十分的看重他,經(jīng)常召他來談?wù)撟鲬?zhàn)計劃。諸葛亮南征的時候,馬謖向他提出“攻心為上”的策略,諸葛亮采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讓孟獲心服口服。后來伐魏的時候,馬謖隨軍出征,在諸葛亮的同意下,馬謖擔負起了鎮(zhèn)守街亭的重任。但是最終街亭失守,對此很多人都把責任推到馬謖身上,認為他的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失掉了街亭,破壞了諸葛亮北伐的計劃。可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雖然馬謖沒有守住街亭這是事實,但這就應(yīng)該成為他被斬殺的理由嗎?當然不能這么片面的下論斷,實際上恰恰諸葛亮的責任更大,而馬謖的死也跟他脫不了干系,為何這么說呢?
首先來說當時雙方交戰(zhàn)的情況,馬謖加上王平的兵馬總共是兩萬五千人,即使再算上魏延的后援部隊,滿打滿算也就五萬人,而魏國的軍隊多少呢?
20萬左右。這還不是最可怕的,關(guān)鍵是魏國的統(tǒng)帥是司馬懿,先鋒是大將張郃。試想一下魏軍這樣強大的配置,你一個馬謖就這點人馬,怎么能抵擋住司馬懿?就算占據(jù)街亭有利位置,可以做到易守難攻,但是雙方兵力還是太懸殊了點吧,再有司馬懿坐鎮(zhèn)指揮,試問一下,馬謖能有幾成勝算,答案是沒有任何勝算。也就說,馬謖的失敗是在所難免的,而戰(zhàn)敗后以諸葛亮的智慧,不會不明白這么顯而易見的道理。
既然知道街亭的失守不在于馬謖,那為何諸葛亮還要將其斬殺呢?其實很簡單,責任不在于馬謖,那就在于諸葛亮的戰(zhàn)略安排有誤,在于他的作戰(zhàn)計劃不夠縝密,以至于出現(xiàn)疏漏,進而導(dǎo)致了北伐的失敗,可是如此大敗總不能把所有原因歸攬到自己,不然的話以后在蜀漢怎么立足,哪里還有威信可言。但是責任總得有人來扛,不然的話如此大敗怎么向朝廷交代?因此馬謖的悲劇就產(chǎn)生了,雖然錯不在于他,但是他畢竟是戰(zhàn)役的直接指揮者。
而且,諸葛亮直接把一個參謀,從未打過仗的人提拔為主將,還是去執(zhí)行關(guān)乎北伐成敗的重要任務(wù),這本身就是他用人上的嚴重失誤。他沒有做到人盡其才,馬謖擅長謀略并不代表擅長指揮作戰(zhàn),就像張良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但他卻不是一個合格的將軍,當他指揮千軍萬馬的時候,把事情搞得一團糟。馬謖也是如此,讓他當個參軍易如反掌,若是硬要他去統(tǒng)帥三軍,恐怕就有一點讓老虎上樹的感覺了。
同時,馬謖也就犯了這一次錯誤,就算罪責難逃,恐怕也罪不至死,而一犯錯就將其處死,這正是領(lǐng)導(dǎo)者的逃避責任的一種表現(xiàn)。而不能把北伐的失敗全部怪罪馬謖一個人,事實上諸葛亮應(yīng)該才是負起責任的那個人,他戰(zhàn)略布局的失誤,以及把控大局的不足導(dǎo)致了最終的失敗。對于馬謖來說,只能說這是他的不幸和悲哀,畢竟街亭誰去鎮(zhèn)守結(jié)果都差不多,不過是一個替罪的羔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