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9 06:09:00作者:未知
在我國歷史上,有的政權被后世史官稱之為國,而有的則稱之為朝(或者代)。典型的例子有“東晉十六國”——南方晉朝(東晉)北方十六國。此外,最為典型的,還有五代十國。
在時間線上,東晉和十六國、五代和十國可以理解成同期的。那么,國和代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正統(tǒng)意義
在我國古代,歷來奉行“天下觀”:古人認為,天下是一個整體,因此天子是天下最崇高的人,天子的政權,是“朝”,是最正統(tǒng)的——因此有“天朝”這個概念。其余的政權,則屬于國,需要臣服于天子。這個概念,在儒家文化圈堪稱深入人心。比如韓劇《朱蒙》的第一集里面的解說詞,在提到漢武帝滅亡古朝鮮的時候,使用這樣的表述“天朝滅亡古朝鮮”。
在古人觀念里,正統(tǒng)王朝往往與天命息息相關,沒有天命的王朝,不屬于正統(tǒng),因此不能稱之為朝——比如三國時代,傳統(tǒng)歷史學者稱這段時期為三國,或者曹魏時期,但很少見過“魏朝”這樣的表述。根源在于,傳統(tǒng)歷史學者認為,三國里面不存在天命所在的王朝。
而非正統(tǒng)政權在取得正統(tǒng)地位以后,往往也會讓該政權之前的歷史地位發(fā)生變化。以秦為例。秦從秦國的始祖建立秦國開始,到秦王子嬰亡國為止,前后歷經(jīng)六百五十年左右。而秦作為大一統(tǒng)王朝,則只有十五年。因此傳統(tǒng)歷史學者將秦王政進位為秦始皇以后的秦,稱之為秦朝,之前的秦,則只是秦國。但是,由于秦朝最終橫掃天下,因此,司馬遷著《史記》的時候,把秦始皇之前的歷代秦國君主,也納入到了《本紀》之中,并且,歷史學者在記錄周朝滅亡后,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前這段時間的事情的時候,也會采取秦國紀元。
五代十國的正統(tǒng)
在五代十國期間,后世歷史學者認為,五代是正統(tǒng),因此,在紀年的時候,將后梁——后周這五個王朝的年號,作為正統(tǒng)王朝的年號來紀年,因此,五代被視為朝代。而和五代同時存在的十國,由于不具備正統(tǒng)地位,因此,被稱之為“國”。
那么,為什么五代是正統(tǒng)而十國不是?
個人感覺,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待。
第一個方面,是法理上。五代中,后梁的合法性,來自唐哀帝的禪讓。這一點是五代十國里任何一個政權所不能比擬的。后梁之后的后唐則來自“復辟唐朝”的名義。后唐之后的后晉、后漢、后周和北宋,則都屬于河東集團,具備一脈相承的性質(zhì),并且北宋在最后,統(tǒng)一了局部中國,成為毫無爭議的正統(tǒng)王朝,因此,追根溯源,讓五代成為正統(tǒng)。
第二個方面,是認同度問題。雖然十國并存,但十國里面,除了前蜀和后蜀的獨立地位不容爭議之外,其余的政權,獨立性都不能和五代相比——比如南漢皇帝在給后唐皇帝國書的時候,唯恐惹怒后唐皇帝,因此在國書上,以“大漢國王”自居,而非“大漢皇帝”,吳越國始終就是向五代稱臣。此外,在五代時期,西域的一些割據(jù)政權(包括西漢金山國的殘余勢力),曾向后晉稱臣;高麗也曾向后周朝貢。從這些細節(jié)可以看出,五代的政權屬性,和十國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