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9 22:02:59作者:未知
今天奇妙奇聞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清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寧古塔在清初可謂赫赫有名。凡是因反抗清廷統(tǒng)治的政治犯,或觸犯刑律等原因遭受懲處的其它犯人,往往都會因皇上的一句“發(fā)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guān)”,而成為寧古塔的流人。
所以,清朝犯人聞寧古塔色變。只要是被發(fā)配寧古塔的人,雖未直接判處死刑,但離死也差不離了。他們往往不是死在去寧古塔的路上,就是永遠(yuǎn)也別想再回來。
就連清初大才子吳兆騫,也曾因順治十四年的科場案而無辜遭累,被遣往寧古塔。臨行前,他的好友,也是著名詩人的吳偉業(yè),做訣別詩相送:“人生千里與萬里,黯然銷魂別而已。君獨何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
一句“山非山兮水非水”,就將寧古塔的可怕和偏僻描寫得入木三分。
那么,寧古塔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寧古塔,其實并非是像字面意思那樣,是一座塔名,而是一個地名。具體位置在黑龍江省牡丹江中游,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
關(guān)于寧古塔,歷史文獻(xiàn)中有新舊兩地之說,新城在今天的寧古市所在地寧安鎮(zhèn),而舊城則指的是黑龍江省海林市海浪河邊的長汀鎮(zhèn)古城村。
寧古塔最早見諸史料,是《清太祖實錄》上的記載:“上命巴圖魯額亦都率兵千人,往東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魯、綏芬、寧古塔、尼馬察四路”。
明末清初人張縉彥在《寧古塔山水記》中對它也做了詳盡的描述:“寧古塔者,奇勢怪狀,如鼻、如口、如耳、如丫、如人、如鳥之狀?!?/p>
寧古塔地名是怎么來的呢?
在滿語中,“寧古”表示數(shù)字“六”,“塔”就是漢字“個”的意思,所以“寧古塔”翻譯為漢文就是“六個”。
關(guān)于寧古塔地名的由來,被發(fā)配到此地的吳兆騫之子吳桭臣在《寧古塔紀(jì)略》中明確說明:“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占一方,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p>
還有一位寧古塔流人楊越之子楊賓,曾兩次跋涉千里去往寧古塔探親,在他的《柳邊紀(jì)略》中,也對寧古塔做了類似的描述:“寧古塔之名不知始于何時。寧古者漢言六,塔者漢言個”。
寧古塔究竟有多可怕呢?為何犯人都寧死不去呢?
一、寧古塔遠(yuǎn)離中原,是邊塞苦寒之地。
王家禎在《研堂見聞雜錄》寫到:“寧古塔,在遼東極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積雪,非復(fù)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p>
這么遠(yuǎn)的路程,如果輕裝出行,腳力好的人徒步前行,也得4個月的時間,更何況重枷在身的流人,至少得花上半年。如果是舉家遭徙,攜妻帶子,其困難程度更是無比艱辛。
吳兆騫在前往寧古塔的路上,就曾這樣描述路途的艱辛:“山野相錯,或繼或續(xù),無日不行山水間,亦無日不行風(fēng)雨間。”他于當(dāng)年閏三月從京城出發(fā),至七月才抵達(dá)寧古塔,足可見路途之遠(yuǎn)。
正是由于路程遙遠(yuǎn),很多人在半道上就病死餓死了,有的人被野獸吃掉,還有的人被餓極了的其他人分而食之,無數(shù)人在這漫漫長路上成為了孤魂野鬼。
即便是僥幸活著到達(dá)了寧古塔,等待他們的仍然是“魔鬼地獄”。
二、寧古塔氣候寒冷,環(huán)境惡劣。
當(dāng)時寧古塔的氣候,類似于西伯利亞。《吉林通志》中記載:“是時寧古塔,號荒徼,人跡罕到,出塞渡湍江,越穹嶺,萬木排立,仰不見天。亂石斷冰,與老樹根相蟠互,不受馬蹄。朔風(fēng)狂吹,雪花如掌,異鳥怪獸,叢哭林嗥,行者起踣期間,或僵馬上?!?/p>
清人徐釚在他的《南州草堂集》中,也對寧古塔有生動的描述:“寧古塔垂二十余年,白草黃沙,冰天雪窖,腳之李凌、蘇武,猶覺顛連困厄也。”
三、寧古塔犯人從事繁重的苦力勞動。
流人達(dá)到寧古塔后,等待他們的,除了惡劣的環(huán)境外,還有繁重的苦差和奴役生活。這些人都會被安插在各旗之中,要么在官府里做苦役,要么給披甲人為奴。
當(dāng)差的流人,常年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面黃肌瘦,一年到頭都在勞作。要么種田,要么打闈、燒碳,沒有半刻空閑日子。每到種田之日,五更而起,黃昏而散。每個犯人名下要糧十二石、草三百束、豬一百斤、炭一百斤、蘆一百束等。
而為奴的流人,則更為凄慘。既沒有人生自由,也沒有半點尊嚴(yán),主人可以任意剝奪他們的生命而不受懲罰。即便是犯人的后代,也沒法擺脫為奴的厄運,世代都將是披甲人的奴隸。
因此,那些不堪忍受折磨的流人,往往冒著殺頭的風(fēng)險也要逃跑。據(jù)《清史稿》記載,“黑龍江、寧古塔等處發(fā)遣人犯,逃者甚眾”。在清初,逃離寧古塔的犯人達(dá)一半左右,很多人寧愿逃入深山餓死凍死,也不愿在此為奴。
當(dāng)然,也有極少部分流人的處境稍微好過些,特別是那些才高八斗的文人,或者是一些官宦和紳士犯人,或者是有名氣、有才華、學(xué)識出眾或社會地位特殊的流人,往往會受到當(dāng)?shù)毓倮艉桶傩盏木粗?。吳兆騫就被寧古塔將軍巴海聘為家庭教師,專門教授他的兩個兒子讀書。
當(dāng)然,這些人畢竟是極少數(shù)幸運兒,大多數(shù)流人的處境還是極為悲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