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2 14:05:53作者:未知
一般來說,后宮妻妾都是帝王性愛的犧牲品,她們在陰森森的宮廷中棲牲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小心翼翼地度過寂寞的一生,隨時都有受處罰、被拋棄、遭殺戮的危險6甚至天下其他女性亦有 被帝王搶占、蹂躪的可能,也必須為帝王一時的性沖動付出巨大 犧牲。但這里所指帝王性愛的犧牲品*不是由帝王臨時的雷霆之 怒所致,也非后宮偶然的殘酷斗爭所為,而是指一種犧牲妃嬪性 命的常規(guī)制度,即歷史上曾推行的立子殺母制和珣妃制度。
立子殺母可溯源于西漢武帝時期?!稘h書·外戚傳》載武帝巡狩到河間,召見一位趙氏奇女,但此女兩手皆拳,不能伸直。武帝親自上前拉拉她的手,手馬上就伸直了。于是得到武帝的寵幸,號曰拳夫人,后進封為俺伃,居鉤弋宮,故又稱趙俺伃或鉤弋夫人。鉤弋夫人大得武帝歡心,于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生下兒子劉弗陵。這時武帝已64歲,老年得子,自然十分高興,加上弗陵長得聰明伶悧,武帝??湟?ldquo;類我”。當時武帝廢黜戾太子,發(fā)現(xiàn)幾個兒子都不成器,一直未立太子,因而此時很想立心愛的 弗陵為太子a但武帝又擔心他年幼而其母年輕,容易滋生女主專 政篡奪漢家天下,故遲遲未決。數(shù)日后,武帝終于決定先殺其母 以絕后患,然后立幼子弗陵。一天,武帝借一個很小的過失故意 大發(fā)雷霆,斥責鉤弋夫人,夫人嚇得趕快將耳環(huán)、頭飾卸下,叩 頭請皇t息怒6武帝卻令左右將她帶走,送掖庭獄。鉤弋夫人迷 惑不解地邊走邊回頭,期盼皇帝能軟下心來,徂武帝不便向她講 明原委,只是大聲吆喝:“趣行,女〈汝)不得活!” _(《史記•外成 世家》)鉤弋夫人就這樣死在云陽宮g其時暴風揚塵,百姓感傷。漢 武帝鑒于前朝呂后專權的教訓,立子殺母的構想恐怕早已形成,故褚少孫曰:“諸為武帝生子者,無男女,其母無不譴死,豈可謂非 賢哉!昭然遠見,為后世計慮,固非淺聞愚儒所及也。”
其后鮮卑拓拔氏建立的北魏政權,沿用立子殺母之制,這項慘無人道的制度,斷送了一個又一個年輕母親的生命。因此,后妃們都愿生公主、諸王,而不愿生太子。“母以子貴”的格言被殘 忍的母以子死而代替?!段簳?middot;太宗紀》載,道武帝寵妃劉貴人生 太子拓拔嗣,太子長大后其母賜死。太子想念母親,整日哭泣,道 武帝勸告曰:“昔漢武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后與國政,使外 家為亂。汝當繼統(tǒng),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但太子仍然 “哀泣不能自勝' 文成帝李貴人生拓拔宏,立為太子,李貴人賜 死前寫信給兄弟囑托后事,“臨訣,每一稱兄弟,輒拊胸慟泣” (《魏書·皇后傳》)。這種制度一直沿襲到孝文帝時,至宣武帝因篤信佛法,不忍殺生,才廢除立子殺母之制。
后世中清代也幾乎發(fā)生立子殺母之事。據(jù)《淸史稿》等記載, 清文宗寵幸貴妃那拉氏,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生子載淳,當 立為太子.但大臣肅順等擔心那拉氏將來為太后驕恣難制,專揸朝政,故建議文宗效法“鉤弋故事”,誅那拉氏以絕后患。文宗猶 豫,未能下予,只是對那拉氏恃勢專權放心不下。臨死前,他 立下一道密詔,付與皇后鈕鈷祿氏收存。詔書云:“西宮(那拉氏)援母以子貴之義,不得不并尊為太后。然其人絕非可倚信者。 即不有豐,汝亦當專決。彼果安分無過,當始終曲全恩禮。若其 失行彰著,汝可召集廷臣,將朕此旨宣示,立即賜荈,以杜后患。” 從這些記載中即可窺見“立子殺母”制的遺存。
帝王們?yōu)樵谡紊戏乐古鱽y政而犧牲太子之母,在生活卻為死后永享淫樂而殉葬嬪妃,實在殘忍!
殉妃之制始于商周之時。當時為國王珣葬者不僅包括嬪妃宮女,還有侍從男子,多者數(shù)百,少的也有幾十人。周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殉葬人數(shù)多達一百七十七人,其 中有國人子車氏奄息等二“良人' 百姓作民歌以示哀悼,表達對 人殉制的不滿。
秦國的人殉制度雖遭到人們的譴責,但一直延續(xù)到秦獻公時才正式宣布“止從死”。據(jù)考杏資料,至戰(zhàn)國末年,秦國殉葬制度仍未絕跡?!妒酚?middot;秦始皇本紀》.氣始皇大治陵寢,死后,二世詔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殉葬。可見秦國的殉妃殉人制度綿延達千年之久。
漢以后,帝王殉妃作為一神制度已不存在,皇帝常在遺詔中指令將無子嬪妃宮女放出宮外,或安排其奉侍帝陵,或到寺院、道觀,但掏妃之事也時有出現(xiàn)。《舊唐書·后妃傳》記唐武宗病危, 寵妃王才人在病榻前服侍。武宗久久地望著她說:“氣息奄奄,情慮耗盡,顧與汝辭。”王才人說:“陛下大福未艾,安語不祥?”武 宗又問:“脫如我言,奈何?”王氏隨口答道:“陛下萬歲后,妾得 以殉武宗沒有冋話,以示默許。王才人果然在武宗斷氣之前, 自縊而死?!端问贰芬嗤嘎哆^嬪妃殉葬之事。宋高宗才人李氏、王 氏智貌雙全,深為高宗寵幸^高宗內(nèi)禪作太上皇后,仍寵愛兩人。 太上皇死,皇太后見到李、王二才人很氣憤。宋孝宗得知此情,即 命二人自便*就是脅迫她們自盡,為太上皇殉葬。
殉妃制在明朝死灰復燃。據(jù)《明史》載:“初,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yōu)恤,若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自錦衣衛(wèi)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千百戶,帶 俸世襲,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歷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史稱太祖朱元璋死后,有四十六名妃子殉葬。成祖長陵殉葬 嬪妃宮女有三十多名,仁宗獻陵殉妃五名,宣宗景陵殉妃十名。明景帝在英宗復辟后降為鄺王,死時殉妃數(shù)名。妃嬪宮女殉葬時的 情景十分悲慘。
因明初朝鮮沿襲元制,仍向中國進貢美女,故 《朝鮮李朝實錄》記明成祖死時,朝鮮籍嬪妃韓氏、崔氏被勒令殉葬,其余殉葬者三十佘人,當死之口,這些嬪妃宮女齊聚庭中飽餐一頓。而后帶入殿堂,新即位的仁宗走來與她們訣別。這時殿 堂內(nèi)已備好小木床等就死工具,只聽見一片悽慘的哭聲。宦宮們 敦促她們登上小木床,把頭伸進懸桂著的繩套中,接著撤掉小床, 嬪妃宮女掙扎片刻后氣絕。其中一位韓妃臨死前哭著說:“娘,我 去了!娘,我去了話未說完,腳下的床就被撤走,頓時一命嗚 呼,慘不忍睹。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明英宗在病危時立下遺詔:“用人殉吾不忍也,此事自我而止。后世子孫不得為之。從此廢止了殉妃制,史家贊英宗曰:“罷宮妃殉葬,則盛之事可法后世者矣(《明史·英宗本紀》)
但滿清舊有殉葬之俗?!度瘜嶄洝份d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大 妃烏拉納喇氏、庶妃代因扎、阿濟根被迫殉葬。太宗皇太極和世祖福臨死時,都有妃子與侍從殉葬D自康熙帝發(fā)布禁止殉葬令后,才再次廢止殉妃之制。而中國最后一位稱帝者、洪憲皇帝袁世凱, 臨死前又親手將愛妾殺殉,使皇帝制度與殉妃制度最終同歸于盡。
上一節(jié):古代帝王的荒淫縱欲與亂倫
返回上一級>>>古代帝王后宮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