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22 09:36:41作者:佚名
李宗仁是國民黨黨內桂系勢力的首領,當過中華民國的副總統(tǒng),甚至在蔣介石下野的時候做過代理總統(tǒng)。而李宗仁事跡很多,有打敗舊軍閥統(tǒng)一廣西,有北伐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等,有與蔣介石的矛盾和戰(zhàn)爭等等。
李宗仁是一位軍事將領,所以得先看他的戰(zhàn)功。李宗仁事跡里最光輝最重要的就是1938年他領導的臺兒莊戰(zhàn)役,或者一般稱之為大捷。其實中國方面的軍隊兵力是遠遠大于日軍的,29萬對5萬,最后的傷亡也是中方要大,5萬對2萬,但這些都不能磨滅它是抗日戰(zhàn)爭以來中國方面取得的最大勝利。畢竟,抗日戰(zhàn)爭前期不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他們軍隊一直是處于劣勢和被打的一方,雖有勝利但都是小勝,而臺兒莊這一仗雖然較大,但就意義是無比巨大的。
自日本1937年全面侵華開始,日軍一路勝利一路攻占,中國軍隊雖然誓死抵抗,但最后也以戰(zhàn)敗告終,所以日軍方面狂妄地揚言要三個月滅亡中國。淞滬會戰(zhàn)破滅了他們這個計劃,但巨大的犧牲和戰(zhàn)敗都還是深深打擊著中國軍隊的士氣。尤其是南京被攻占,大屠殺等事情發(fā)生后,中國方面可以說是一直憋著一股氣發(fā)不出來,他們需要一場大勝,這既是鼓舞士氣,也是發(fā)泄憤怒。而李宗仁領導的臺兒莊大捷就是,它是國民黨方面的勝利,更是整個中國的勝利,也是李宗仁一生中軍事上最大的成功。
李宗仁是國民黨重要的軍事將領,之后更是主要領導人之一。參加過北伐、抗日和解放戰(zhàn)爭,李宗仁軍事才能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人認為他打仗主要是依靠桂軍自身的強大以及白崇禧的計謀。
桂軍的戰(zhàn)斗力自然是強大的,在國民黨內部也就僅此于裝備精良的中央軍。彭德懷就曾經這樣評價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而白崇禧“小諸葛”的智慧也是不容忽視的,指揮才能可以說是國民黨將領中最強的。但這都不能掩蓋李宗仁軍事才能就不強。
桂軍在李宗仁之前就有,是“舊桂系”,當時的首領是陸榮廷,控制著兩廣的軍閥勢力。而等到李宗仁擊敗陸榮廷,此時的“新桂系”才是我們所知道的那個。統(tǒng)帥和將領才是軍隊的靈魂和頭腦,再強的軍隊沒有優(yōu)秀的頭腦都只是一盤散沙,只會各自為戰(zhàn),所以后來桂軍的強大也可以說就是李宗仁能力的體現(xiàn)。因為桂軍的強大是通過一連串的勝仗打出來,而李宗仁就是領導者。
和白崇禧相比,李宗仁的軍事謀略也許是不如的,但不能說他就是依靠著白崇禧才打得了勝仗。比如在北伐戰(zhàn)爭時,白崇禧是北伐軍代參謀總長,是隨北伐軍的總司令部行動的。也就是說當時李宗仁率領的桂軍改編的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的戰(zhàn)役都是在白崇禧不在身邊的情況下進行的,是李宗仁一人領導和指揮的。由此可見,李宗仁不是沒有白崇禧指揮就不會打仗的人。
李宗仁出身貧寒,就是靠打仗起家,成為了桂系的首腦,更是憑借軍隊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國民黨內僅次于蔣介石的人物,因此可以當上副總統(tǒng)甚至代總統(tǒng)。所以,李宗仁打仗主要是在前期,后來則更偏向于政治,是集軍政一身的人。
李宗仁在廣西上差不多有四年的陸軍學校,先是小學堂后是速成學堂。之后他從排長做起,參加了護國戰(zhàn)爭、護法戰(zhàn)爭和粵桂戰(zhàn)爭。等到擊敗陸榮廷、統(tǒng)一廣西,李宗仁成為了桂系的新首領。桂軍后來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擔任的是軍長。
北伐戰(zhàn)爭的第一槍就是由第七軍打響的,之后李宗仁率領軍隊參與北伐,是北伐軍的主力之一。他先后轉戰(zhàn)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擊敗了北洋軍閥的吳佩孚、孫傳芳等人的部隊,第七軍桂軍的戰(zhàn)斗力震撼了不少人。
雖然在之后的蔣桂戰(zhàn)爭中,李宗仁的桂軍兩次敗在蔣介石的中央軍手里逃回廣西,但這不能說明李宗仁打仗就不如蔣介石,主要原因是中央軍的兵力和裝備的確要比位于窮鄉(xiāng)僻壤的桂軍要強上不少。
而等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李宗仁指揮了徐海會戰(zhàn),其中就包括震驚海內外的臺兒莊戰(zhàn)役,打敗日軍破滅了他們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谷諔?zhàn)爭后,李宗仁參與的戰(zhàn)爭就相對較少,主要是在國民政府擔任要職,桂軍打仗的事情就基本上交給了手下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