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2 19:23:54作者:未知
秦始皇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不僅平滅了六國,統(tǒng)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建立了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quán)王朝,還首創(chuàng)了“皇帝”這一稱謂。
遠(yuǎn)古時期,有三皇(伏羲、女媧、神農(nóng))、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八位功德無量的賢君。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自認(rèn)為是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故將天子改稱皇帝,而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又稱“始皇帝”。
除了規(guī)定最高統(tǒng)治者為皇帝,秦始皇還特意“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于是,莊襄王,也就是秦始皇死去多年的父王贏異人,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擁有“太上皇”頭銜的人。劉邦稱帝后,也沒有虧待在世的父親劉太公,便效仿秦始皇鄭重其事地“尊太公曰太上皇”(《漢書·高帝紀(jì)》)。
秦漢時期,太上皇雖然在皇帝之上,但只是一個虛銜。用東漢蔡邕的話,“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漢代以后,出現(xiàn)了“太上皇帝”這一稱謂,他們是禪位后凌駕于皇帝之上的政治人物,手中或多或少還握有一定權(quán)力。十六國時期,后涼政權(quán)建立者呂光禪位后,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帝”。
當(dāng)然,有時候為了便于稱呼,也稱“太上皇帝”為“太上皇”,但此時的“太上皇”是“太上皇帝”的簡稱,與秦漢時期的“太上皇”不是一個概念。
南北朝時期,北齊政權(quán)出了一位奇葩天子,此人名叫高緯,史稱北齊后主。
北齊末年,高緯執(zhí)政,政治昏庸,用兵無方,屢次大敗于北周。鑒于北周軍隊的強(qiáng)大攻勢和北齊政權(quán)的搖搖欲墜,不想當(dāng)亡國之君的高緯為了推卸責(zé)任,于隆化二年(577年)正月初一,將皇位禪讓給太子高恒,當(dāng)時高恒年僅八歲。高恒即位后,改元承光,尊“帝(高緯)為太上皇帝”。
然而,沒過多久,北周大軍就殺了過來,幼主高恒撇下京師向東逃竄,“太上皇將百余騎東走”。正月二十一日,在達(dá)到濟(jì)州后,驚魂未定的高恒作出一個重大決定,“其日,幼主禪位于大丞相、任城王湝,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禪文及璽紱于瀛州,……又為任城王詔,尊太上皇為無上皇”。
僅做了二十天皇帝的高恒,因年幼乏能,無力回天,不得不把皇位讓給了任城王高湝。高湝?zhǔn)潜饼R奠基者高歡第十子,在輩份上是高緯的叔叔,高恒的叔祖,此時正值壯年,年富力強(qiáng)。為了讓高湝挽回敗局,高恒還專門制作了傳位詔書,自稱“守國天王”,地位等同于太上皇,太上皇高緯升格為“無上皇”。
無上,即至高,無出其上,地位沒有比他更高的,“尊,無上矣”(《荀子·君子》)。顯然,“無上皇”凌駕于“太上皇”之上。高恒“幼而令善,及長,頗學(xué)綴文”(《北齊書·幼主紀(jì)》),看來在為高緯上尊號時動了腦筋。高緯這個“無上皇”,在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在兩千多年的皇權(quán)社會中僅此一例。
詔令發(fā)出了,璽紱也派人送出了,但斛律孝卿耍了心眼,直接送去了北周,以此來邀功。高湝雖然沒有接到印信,但為了保衛(wèi)北齊,在河北招募四萬余人誓死抵抗周軍,成為北齊亡國之際宗室中難能可貴的鐵血英雄,最終兵敗被俘。
在高湝拼死抵抗周軍的同時,高緯、高恒則一溜煙跑到了山東青州,準(zhǔn)備南下投奔陳朝,當(dāng)一回流亡天子,但周軍沒給他們機(jī)會。正月二十五日,周軍將高緯、高恒及其后妃全部擒獲。算起來,高緯這個“無上皇”只當(dāng)了五天。同年,高緯、高恒皆被安上謀反的罪名殺死。這一年,高恒八歲,高緯二十一歲。
北齊雖然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地方性的短命政權(quán),但“無上皇”這一成為卻出于此。太子、皇帝、太上皇帝、無上皇,被俘后還得了個溫國公的封號,高緯短暫的一生卻經(jīng)歷了多次身份轉(zhuǎn)換,卻最終因為其荒唐昏庸成為實際的亡國之君,盡管生前曾被尊為太上皇帝、無上皇,但仍被史官稱為“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