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3 07:55:08作者:未知
紫禁城簡介:紫禁城的歷史是怎樣的?紫禁城有哪些故事傳說?本文這就為你介紹:
紫禁城歷史簡介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zhì)結構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紫禁城內(nèi)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nèi)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tǒng)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nèi)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tǒng)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紫禁城有哪些故事傳說?
一、段虹橋上的捂襠獅
這個獅子實在比較出名!因為它造型奇特,竟然抓著頭撓著腮,呲牙咧嘴顯得表情痛苦,而最突出的是它有一只手還抓著自己的襠部。是不是感到很怪異呢?這完全和故宮的整體風格不搭,“嘻哈”的作風還有點不合禮法。
這只小獅子站立在一座名為“段虹橋”的石橋上,橋位置處于故宮太和門外、武英殿東,單卷石橋,橋身橫跨于內(nèi)金水河之上。關于這座橋的來歷,據(jù)推測基本是建于明之前,為元代皇宮正前門的一座石橋。“段虹”二字與這座橋十分般配,這座橋就像斷掉的彩虹一般。
傳說,當年道光帝想培養(yǎng)長子奕緯為接班人,但奕緯不學無術,不聽教導,有一次竟然當面頂撞師傅。道光聞后,叫來奕緯,憤怒之下一腳就踢中其襠部,沒過幾天,奕緯就一命嗚呼了。后來道光后悔至極。所以每次在路過斷虹橋時,看到這只獅子便會想起自己的兒子,想到傷心欲泣,遂命太監(jiān)用紅布把獅子蓋上。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
二、九龍壁上的木頭龍腹
九龍壁位于皇極殿前,是一個幾乎每個來故宮的游人必到的地方。九龍壁是由復雜的玻璃工藝燒制而成,每一條龍都是由許多塊玻璃構件拼裝成的。而在九龍壁從東數(shù)第三條白龍的身上,卻有一塊構件不是玻璃燒成,而是木頭雕刻而成的,你能看出來了嗎?
這是為什么呢?難道是當時工匠想偷工減料?當然不是!要知道木頭雕刻的成本要比玻璃燒制高得多。
事實是這樣的,在當年建造九龍壁的時候,因為燒制工藝實在太復雜,有一塊構件被燒壞了??缮项^定的工期將近,再去重新燒制已經(jīng)來不及了,這可怎么辦呢?
眾多工匠像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突然一個工匠突發(fā)奇想,要是用木頭雕刻好后,再涂上白漆不就可以假亂真了?
于是工匠們找了一位木工老師傅,用上好的楠木,連夜雕刻了這塊木頭龍腹,并刷好白漆拼在了白龍身上。你還別說,安好后還真看不出來,而這塊木頭龍腹也使眾多工匠們免去了一場殺身之禍。
雖然木頭龍腹在當時騙過了驗收的官員,可卻騙不過時間的流逝,經(jīng)過幾百年,木頭上的白漆早已掉光,也讓大家看到了這塊不同尋常的龍腹。
在古代,為了給皇帝做工程,工匠們時常要會發(fā)揮他們各種逆天的智慧,當然,想不發(fā)揮也行,不過要時常冒著被咔擦的危險哦!
三、太和殿廣場上的儀仗墩
在太和殿的北面,是巨大的太和殿前廣場,面積足有三萬平方米。而在廣場地面,左右各有一行小方磚,整齊的排列在地上,呈“八”字形一直延伸到太和門。大家有沒有很好奇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這種白色小方磚叫做“儀仗墩”。在古代,皇帝出宮或舉行大朝的時候,那可不能是一個人溜溜達達、偷偷摸摸就出來了,而為顯示皇威,必須得有一套叫做“法駕鹵簿”的儀仗隊伍。
隊伍中有人舉著旌旗、令牌、禮器等物,威風凜凜;也有的人抱著皇帝要用的椅子、尿盆什么的,也是氣宇軒昂。(畢竟皇帝也是人,總得吃喝拉撒睡嘛)而這些人就站在這些小方塊上,一個方塊站一個人,就類似咱們小時候老師用白粉筆畫的一個個小白點。
四、隆宗門匾額上的箭頭
隆宗門是保和殿西面的一道門,是前三殿和后三宮通往慈寧宮的重要通道。然而就在這么重要的一個門上,卻插著一支1813年的箭頭!何人如此大膽?敢在這里射箭?原來,在1813年曾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
經(jīng)過了康乾盛世之后,大清朝像是一個用力過猛的長跑運動員,雖然還在奮力向前奔跑,但已是強弩之末。在嘉慶十八年,也就是1813年,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天理教起義。按理說起義嘛,在各朝各代都不新鮮,也就是個一般事件。但這支起義軍卻相當生猛,很不一般,竟然長驅(qū)直入打到了紫禁城的隆宗門附近。
隆宗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過了這道門就是三大殿和后三宮,就能直接打到嘉慶皇帝的的炕頭了,天理教叛軍眼看勝利在望,戰(zhàn)斗積極。而清朝也知道隆宗門的重要性,也集結大批軍隊準備守城。雙方都擺開了玩命的架勢,打了一架后,由清軍取得了勝利。
事后清軍清理戰(zhàn)場時發(fā)現(xiàn),有一支箭射在了隆宗門牌匾上,嘉慶皇帝卻并沒有讓人去除,而是將它保留了下來,以示警戒,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天下還有各種牛人都想搶他這個位置。
五、太和殿前水缸上的刀痕
故宮中幾乎每個大殿的前面都有幾口巨大的水缸,我們都知道這是為了救火而準備的。這些大水缸名叫“太平缸”,有鐵的、銅的,還有銅質(zhì)鎏金的,每口缸都有一千多公斤重。
太和殿前面的四口大缸,如果你仔細看的話,會發(fā)現(xiàn)缸上面有一道道被刀刮過的痕跡。這是當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留下的鐵證!
那時候,一群侵略者圍在水缸周圍,拿出刀“咔呲咔呲”的刮金子,轉眼一口金色大缸變成了黑色。緊接著一群人又撲向了另一口大缸……突然想起來,好像蝗蟲也是這樣的工作流程!
六、保和殿后的云龍石雕
在故宮里每一個宮殿的前后兩面,都有石制的臺階,在臺階的正中是一個斜制的長條石,上面雕刻著龍、鳳、海水江崖等各種圖案,這個東西叫做“靈墀”。
故宮里有一個最大的靈墀,非常值得一看!這塊靈墀在保和殿的后面,是由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據(jù)說開采于房山,重達三百多噸,被稱為“云龍石雕”。在沒有起重機的當時,這個三百多噸重的大家伙是怎么運來的呢?
原來,這個大家伙在運送的時候足足出動了一萬多名工人,而且特意選在了最寒冷的三九天。他們用的方法是——在房山到北京的路上,每隔一里工人們便鑿開一口水井,在地面灑水成冰,利用冰的來減少摩擦力,再將巨石一點一點拉到北京。
現(xiàn)在來看,清朝工人的智慧已經(jīng)逆天!
七、乾清門前面的耷耳獅
故宮里的獅子都是威風凜凜的,個個豎著耳朵虎視前方。但凡事總有例外,在乾清門前面就有兩只“例外”的獅子!
這兩只鎏金獅子乍看沒什么區(qū)別,仔細看卻發(fā)現(xiàn),它們的耳朵是像哈巴狗一樣耷拉著的…作為一只獅子,卻擺這么個乖乖賣萌的造型,這樣真的好嗎?其實呀,之所以這么設計,是有歷史來由的。乾清門作為通向后三宮的門戶,擺放兩只耷拉耳朵的獅子正是想告訴后宮嬪妃們:不該聽的別瞎打聽,不該管的別瞎問。
有些事知道了也當沒聽到,這就是后宮中的生存之道。
八、太和門前的石盒與石亭
我們進入故宮后,一般都會迫不及待的穿過太和門,去看巍峨的三大殿和后宮諸殿,卻忽略了太和門前的兩個東西。在太和門前面,一對石獅子旁,擺著一個石盒和一個石亭,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
它們是干什么用的呢?據(jù)說,左邊這個石盒是真的可以打開的,當然,如果你邀請十幾個人一齊使勁,同時也沒有保安來把你們趕出去的情況下。
史料記載,石盒里裝的是五谷,紅線和金銀元寶等物,代表錢糧布匹,也就是一些鎮(zhèn)物。
而右邊這個石亭叫做“詔書亭”,皇帝頒發(fā)詔書時要先將詔書放在這個亭子里。
九、雨花閣殿頂?shù)啮探疸~龍
皇帝被稱為真龍?zhí)熳?,他們往往一生都與龍為伴。故宮中最多的便是關于龍的雕刻。有故宮專家做過一項尚不算完全的統(tǒng)計,故宮最主要的建筑太和殿,內(nèi)外的龍紋、龍雕就有13844條之多。
故宮號稱有宮殿8600多間,僅以每殿有6條龍計算,就有龍5萬條,事實上的數(shù)目當然遠不止此。而在這片龍的時空里,雨花閣殿頂?shù)啮探疸~龍尤為奇特,它身長3米,匍匐著身姿作勢欲下,似乎只是暫停在檐角,所以被稱為“跑龍”。
十、太和殿里的神龜仙鶴
走進故宮,走上太和殿,每個人都會首先去看看皇帝做的那尊寶座,其實,那沒什么可看的,離得大老遠,你也只能在門外瞅瞅。
其實太和殿這兒最值得看的就是殿門口矗立的一對銅龜、銅鶴。相信很多人都把他們忽略了,但它們卻是太和殿這里最能體現(xiàn)皇帝們夢想的東西。
首先來說說銅仙鶴,古人們對于鶴有一種特殊的崇拜,仙鶴代表一種“成仙”的愿望,在咱們所知道的很多道教和佛教典籍里,誰成仙人了一般都是駕著一只鶴飛上天,駕鶴西去。
太和殿前,皇帝們安一座仙鶴,寓意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得道成仙,能永世統(tǒng)治帝國!在仙鶴的后面,還有一只龍頭龜,記好嘍,這可是龍頭的龜!可不是普通的烏龜。龜嘛!就是長壽的象征。
銅龜和銅鶴,強強聯(lián)合,象征江山永固,萬壽無疆。而且,這對龜和鶴身體里是空的!為什么做成空的呢?難道是銅不夠了,工藝做不出來,只能搞個空心的?完全錯誤,之所以做成空的,就一個原因,里面要焚香。
咱們知道太和殿是舉行諸如皇帝登基大典、冊立皇后、頒布詔書等這類重大典禮時才用的,當舉行這種所謂的大朝禮時,文武百官跪候在太和殿前,而太和殿本來就很高,這時如果銅龜和銅鶴身體里焚香,香氣彌漫出來,把整個大殿都籠罩在香氣之中,大家想想,是不是非常像天上的天宮籠罩在仙氣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