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3 09:40:37作者:未知
在雍和宮正殿東西兩側(cè)對稱設置了四座殿堂,這就是四學殿,分別是密宗殿、藥王殿、講經(jīng)殿和數(shù)學殿。在這四大學殿里,有一個學殿內(nèi)的百余座佛像特別引人注目,這就是密宗殿中的歡喜佛。
歡喜佛系佛教密宗供奉的一種佛像,原為印度古代傳說中的神,稱為“毗那夜迦”,意思為“喜歡”,故稱“歡喜佛”。歡喜佛,曾供奉于我國藏族、蒙古族地區(qū)以及漢族地區(qū)的一些寺廟里,特別是喇嘛寺里,幾乎都有此種佛像。
關于歡喜佛的來歷,有一段神話傳說:崇尚婆羅門教的國王毗那夜迦殘忍成性,殺戮佛教徒,觀世音菩薩悲憫天下眾生,運用慈善法力變化成女人毗那夜迦的形狀,來到歡喜王的住處,當時歡喜王看見毗那夜迦生得美麗,陡起惡心,想要擁抱對方時,遭到拒絕,于是只得規(guī)規(guī)矩矩以禮相待。
此時女子說道:“我雖是女子,但很早就信奉佛教,并得袈裟衣缽,你實在要想和我親近,可以追隨我教,成為佛教信徒,在來世中,為佛護法,不作業(yè)障,不生惡心,這樣才能成為我的親友。”當時,歡喜王聽得這番話非常高興,說道:“我按照緣分遇上你,從今以后,我定跟隨你們守護法,作善事?!庇谑桥且瑰扰εc之相抱。
因此,人們看到的歡喜佛很多都是男女雙佛相擁抱的形狀。歡喜佛主要有兩類:一是單體的,一是雙體的,又稱雙尊像。無論單體或雙體的歡喜佛,都表示降伏妖魔、取得大勝利的寓言經(jīng)念佛。歡喜佛都是裸體的,而雙體則作相抱狀,男性代表方法,女性代表智慧,即所謂方法與智慧相結(jié)合的意思。
雍和宮密宗殿二樓正面堂屋中一鑲嵌著玻璃的大佛龕里面供著一尊牛首而九體合一的歡喜佛,它的漢名叫“大威德金剛”,又叫“大威德明王”或“金剛明王”。在西藏地區(qū)則名為“多吉吉杰”,古印度語又稱之為“雅木達嘎”。按密宗教義上所說,他有伏惡之勢,謂之大威;有護善之功,謂之大德。德威兼?zhèn)?,故稱大威德金剛。此金剛為藏密五大明王之一,并被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以其憤怒相教令法界,并降伏妖魔。
雖有九頭,但他的手和臂并不只是18只,而是在左右肩下各伸出18只,一共36只。他左右兩胯下的腿和腳也是各18只,總共36只腿和36只腳。該像的九個頭,其中間一頭為水牛形,上有一對彎曲成弓形的巨大牛角,每頭均有三只眼。配有上翻的水牛鼻以及張開的血盆大口,頭上戴有五骷髏冠,通身為藍色,與淺藍顏色的明妃羅浪雜娃相抱,以代表智慧與禪定的結(jié)合。從象征手法上講,大威德金剛的九頭代表密宗的九部經(jīng)典,以此降伏魔障,而每頭上的第三只眼則為千里眼的象征。水牛頭右邊的三個頭,分別是黃、藍、紅三色,代表智慧、憤怒、權勢三種概念;而左邊的三個頭,分別為灰、白、黑三色,它代表著死亡、邪惡與災難。
中間水牛頭的上面還有一紅色的頭像,據(jù)說為吃人怪,而最高處的黃色頭像則是無量壽佛的形象,以此作為慈悲、智慧的代表,摧破煩惱和魔障,使眾生得以解脫。大威德金剛的36足之下,踩著伏臥在地的金牛和頭戴金冠的兩個裸體的少年男女。據(jù)佛教傳說,大威德金剛是彌勒佛的化身,彌勒佛為了保護佛教,在同異教徒進行斗爭的時候,用極其兇猛的手段向敵人發(fā)動進攻。他腳下踩著的金牛和裸體男女,是他所俘獲的異教徒。稱大威德金剛為歡喜佛,其意并非指男女淫樂而言,而是指用大無畏和憤怒的氣概、兇猛的力量和殘酷的手段戰(zhàn)勝異教徒后,從內(nèi)心發(fā)出喜悅的意思。
大威德的36只手中,各持有一種法器,其中有法輪、手鼓、月刀、斧、弓、劍、戟、鈴、杵和人骨棒、索鉤、盾等等。其實杵是從古印度兵器轉(zhuǎn)化而來,用它來表示堅固、鋒利之智,可以斷煩惱、破欲念、降惡魔,而鈴則可用來警覺眾生;月刀和戟等法器,有斷絕貪、嗔、癡的概念;弓和箭則為力量的代表,人骨棒可作為降伏鬼怪的象征,而法輪則代表佛法相傳,輾轉(zhuǎn)如輪。
大威德金剛與明妃像均為裸體,這是象征修持者清凈無染、脫離垢土之意。大威德金剛像脖頸中所掛的50顆人頭,作為降伏魔障的標志,也間接代表古印度梵文中的50字母,即16個元音、34個輔音。頭頂上的骷髏,既表示生命的無常,又作為降魔避邪的象征。
在這座歡喜佛的佛龕前面殿階上有五尊歡喜佛,其中四尊是男女交接像。這五尊像或獸面人身,六臂六手,腳踏拖發(fā)裸體少婦;或狗頭龍須,巨口獠牙,胸懷一垂長發(fā)裸體少婦;或三頭六臂,懷摟一裸體少女;或頭長牛角,32只手各持一血淋淋人頭,另兩只手環(huán)抱一口吐紅舌、頭披長發(fā)的裸體怪女;或雙體佛像,一佛手抓仰面而臥的裸體美女;一佛右手持長矛,左手抱裸女。真可謂奇形怪狀、殺氣騰騰,令人望而生怯,不敢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