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30 19:10:37作者:佚名
1、選地整地:需要選擇表土疏松、耕層深厚、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的水田種植。在正式移栽前,要將田塊深耕15-20厘米,然后一畝地施入腐熟農家肥2000-2500公斤、氯化鉀15-20公斤、過磷酸鈣10公斤,作為基肥使用,最后整細耙平。
2、適時移栽:荸薺移栽時間一般為每年的6月上中旬,株行距以70厘米×80厘米為宜,每穴栽種1株。栽插深度以10厘米最佳,這是因為過深發(fā)棵較遲,薺果難挖,過淺分株較少,結薺少、產量低。
3、中耕除草:在荸薺移植到大田后,大約經過10-15天,就會開始分蘗分株,早栽分株次數為4-5次,遲栽分株次數為3-4次。從定植到封行,需要除草2-3次,中耕除草最好在薺苗第一、二次分蘗時,將雜草、發(fā)黃種薺莖稈踩入泥中,以有效促使新芽早發(fā)。
4、栽培密度:根據經驗看,每畝地栽種3000株,產量最高,肥力水平高、移栽期較早的話,密度需要適當減少,反之,可稍加大。
5、水漿管理:在荸薺移栽以后,原則上以水層灌溉為主,保持3-5厘米深的水層,每逢施肥后要斷水,再灌水。在高溫季節(jié),應該適當灌5-7厘米深水層,在封行前期,適當斷水、擱田,結薺開始后不能斷水,水層保持在4-5厘米深,到了10月中下旬,我們可以開始脫水灌水,干濕交替。
6、科學施肥:對于荸薺水田,要重施基肥、分次追肥。晚茬搭配增施氮肥,早中茬以有機肥為主。在移栽后大約15天,可以進行第1次追肥,施足蘗肥;在第1次追肥后,間隔20天進行第2次追肥,施用高濃度復合肥。在植株葉狀莖開花后,可以進行第3次追肥。
7、及時采收:在荸薺成熟以后,地上部分枯死即可開始采收。采收期一般從11月份開始到第二年3月份。一般情況下,應該從12月中下旬開始,到第二年2月上旬立春前采收完畢為好。在這個階段,球莖內的淀粉轉化、糖分增多,味甜、色澤鮮艷,出肉率高,品質最佳。
8、在傳統(tǒng)生產條件下,荸薺采收主要靠人工采挖。因為球莖緊貼犁底層,收挖勞動強度大,且容易導致大量損傷。所以呢,采挖時要逐株翻挖,循序漸進。堅持“看泥性、識走向、稀開鋤、翻大坯”的方法,做到挖遍、撿凈、少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