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2 10:35:53作者:未知
怎樣的第一個人會在自己人生的前半段享盡榮華富貴,在后半生受盡屈辱?這樣的人在歷史上并不多,但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僅要為前面幾任君主所犯下的錯誤承擔(dān)后果,而且還要生生世世以王國君主之名為后人所知。這其中的辛酸苦辣,不足為外人道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封建帝制之中,像溥儀這般命運曲折、跌宕起伏的皇帝恐怕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在他的前半生中,他曾經(jīng)三次登上皇位,又三次狼狽退位,但皆是身不由己。
人生的不自由和巨大的前后落差始終困擾著他,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后,他只愿過最平淡、最與世無爭的生活,從真龍?zhí)熳樱饺饲翱?,又被下放牛棚,最后安穩(wěn)度日,其內(nèi)心感受與起伏憑借三言兩語極難敘述清楚。
1906年2月,溥儀出世,他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及攝政王載灃長子。溥儀出身尊貴,三歲即位,但生不逢時,在他降世之時,清朝國運已經(jīng)大不如前,西方鐵騎早已憑著槍火大炮轟開了清朝閉關(guān)鎖國的大門。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次年年初,溥儀被迫退位,他繼承大統(tǒng)不過短短四年,連龍椅都沒坐熱,就被反帝反封建的先進革命斗士推翻了自己的治國大業(yè)。但是這段時間他仍然生活在紫禁城內(nèi),民國政府負(fù)責(zé)照顧他的飲食起居,生活奢靡一如從前。
1917年7月,清朝遺臣張勛帶軍入京發(fā)動兵變,復(fù)辟宣統(tǒng),時年12歲的溥儀再次即位,但由于段祺瑞的討伐,半個月不到,溥儀再次被迫退位了。這次退位與上次不同,溥儀已經(jīng)開始通曉人事,知道祖宗基業(yè)砸在了自己手里,心下只想恢復(fù)大清王朝。
后來溥儀在各處勢力之間徘徊,糊糊涂涂地過了十幾年,直到九一八事變之后,他堅信日本會幫助自己重掌帝權(quán),便于1934年,在日本關(guān)東軍的扶持之下,于"新京"南郊的杏花村舉行登基典禮,改國號為"大滿洲帝國",改年號為"康德",再次登基為帝。
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溥儀失去靠山,但同時也得到了自由,從此,他不再指望能夠光復(fù)大清,而是只求保留一條性命。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但世人皆知溥儀并沒有生育能力,可是,在上個世紀(jì)80年代,吉林長春曾有一位老人站出來自稱是溥儀與婉容之子,他隱姓埋名生活多年,今日露面,只是為了幫母親澄清聲名,這又是怎么回事呢?這個老人究竟是誰?
1922年,溥儀大婚,同時迎娶了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繡,婚后多年,兩人皆無所出。有傳聞稱婉容曾經(jīng)誕下一名女嬰,但是由于這個孩子并不是溥儀的血脈,而是婉容與一個侍衛(wèi)通奸生下的。
1964年,溥儀出版了一本名為《我的前半生》的自傳,其中,溥儀對自己跌宕起伏的前半生進行了詳細(xì)闡述,著力描寫了在皇宮中的生活和充當(dāng)日本人傀儡的過往。
但是人們最感興趣的,仍是宮廷秘聞、后宮秘史,出于好奇,此書一經(jīng)推出便引起了巨大轟動,眾人爭相閱讀。在自傳中,溥儀提及了自己不能生育的事情,甚至涉及了皇后婉容在偽滿洲國時期與侍衛(wèi)私通的丑聞。
1984年,為滿足人群為末代皇帝宮闈秘聞的好奇心,有心人投其所好,出版了《末代皇帝和皇妃》一書,在書中對婉容與侍衛(wèi)私通一事進行了詳細(xì)描述,稱由于溥儀不能生育,于是婉容便與侍衛(wèi)私通,甚至生下了一個女人,溥儀惱羞成怒,將這個嬰兒殺死在了搖籃之中。
由于書中內(nèi)容十分奪人耳目,一時之間,溥儀與他的皇妃之間的愛恨情仇成了街頭巷尾討論的最熱話題,鬧出了滿城風(fēng)雨,并且有愈演愈烈之趨勢。
2006年,吉林長春有一位老人突然出現(xiàn),他自稱是溥儀與婉容的親生兒子,說自己已經(jīng)隱姓埋名多年,這次露面只是為了幫自己的母親婉容澄清事實——她從未與侍衛(wèi)私通。
人們對此感到十分疑惑,這個所謂的皇太子就像憑空出現(xiàn)的一般,讓人怎么能夠信服。
這位老人名叫王毓斌,他自稱自己由養(yǎng)父撫養(yǎng)長大,對方千叮萬囑讓自己一定要隱姓埋名生活,絕對不可以將身世告知他人,但眼見父母的名譽遭到如此污蔑,他實在忍無可忍,一定要出來澄清此事。
根據(jù)王毓斌所言,婉容曾經(jīng)生下一個孩子,但并不是書中所說的女嬰,而是一個男孩,而且其父正是溥儀,那為什么會有婉容與侍衛(wèi)私通的傳聞傳出呢?
其實,放出這個消息的不是別人,正是溥儀自己,當(dāng)時他正處于日本人的控制之下,充當(dāng)他們的傀儡,一旦讓日本人直到溥儀有了孩子,那么這個孩子肯定也會落在日本人手里,成為另一個傀儡。
溥儀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如同自己一般淪為他人的工具,為了保護在自己唯一的孩子便心生一計,以犧牲自己與妻子聲名的代價,暗中將孩子送了出去,交給他人撫養(yǎng),而這個孩子,正是王毓斌。王毓斌說,自己的養(yǎng)父曾經(jīng)是溥儀的手下,這一切都是他告知自己的。
眾人聽聞王毓斌說得頭頭是道,便提議將他的DNA與溥儀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頭發(fā)進行對比,但是這個提議卻沒有得到執(zhí)行,一是當(dāng)時有許多人紛紛宣稱自己與清朝皇室有關(guān),若是每來一個便檢驗一次,豈不是荒謬?二是溥儀的頭發(fā)屬于珍貴文物,并不是能說測便測的。
因此,人們也只將這個老人的話當(dāng)做笑話,聽一聽,也就算了。
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在溥儀死后多年,他仍然為人利用,博取眼球。溥儀不是神話,也不是傳奇,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歷史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