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2 21:24:38作者:未知
說起漢奸,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但若是要說漢奸的祖師爺,相信沒有幾個人知道的。漢奸的祖師爺哪絕對是漢朝宮廷當中的太監(jiān)中行說了。中行說是河北人,隨著漢朝公主到匈奴和親期間,心懷怨恨而投靠到了匈奴人。因為中行說熟知中國風俗,而且又詭計多端,備受匈奴單于的器重,成為了重要的謀士。由于他的漢匈之間內外勾結,漢朝政府屢屢受挫,國家利益嚴重受損。
并非一句氣話
漢文帝時期,匈奴冒頓[mò dú]單于病逝,子稽鬻[jīyù]立,號老上單于。當時的漢朝國內政局不穩(wěn)定,諸侯林立,對皇位虎視眈眈。漢文帝對匈奴人只好采取和親的軟弱政策,以換取和平。男人打不過,讓女子出面謀求和平本身就讓敵人看不起,因此說這種國策換來的只能是短暫的茍安。
漢文帝下詔以宗室女前往匈奴聚居地和親,為單于閼氏[yānzhī],同時選派太監(jiān)中行說等為隨行侍從。中行說畏懼北方的荒涼寂寞,老大不愿意地說:“必我也,為漢患者?!薄热粢欢ㄗ屛胰バ倥?,就會威脅漢朝。
和親的使臣認為中行說說氣話,當時沒在意,也就沒有向漢文帝及時匯報。沒想到這個閹貨到了匈奴,果真選擇了投降。勸說老上單于增強對本民族風俗的自信心。
匈奴人當初很喜歡漢朝饋贈的食物和絲綿制作的服裝,中行說就勸說老上單于:“匈奴的人口總數(shù)抵不上漢朝的一個郡的人口數(shù)量,匈奴人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與漢朝衣食有別,匈奴完全不必依賴漢朝。單于您倘若改變風俗,喜歡漢朝的衣食,漢朝所給予的衣食不會超過他們的十分之二,那樣的話,匈奴就會完全依附于漢朝?!?/p>
甘做走狗
老上單于點頭之際,中行說更加眉飛色舞:“咱家希望單于把從漢朝得來的衣服令士兵穿上,騎上馬在雜草荊棘叢中奔馳,令衣褲毀壞,這樣就會在漢使面前顯示匈奴旃衣皮襖有多么堅固,有多么完美。請把漢朝的食物都丟掉,以此顯示牛羊肉和乳制品有多么方便美味?!?/p>
那時候野蠻的匈奴人還不會計數(shù),中行說就教匈奴人計數(shù)識字——“于是說教單于左右疏記,以計課其人眾畜物?!辈閱斡诮庹f中國的風土人情,深受老上單于的寵信。
漢朝寫給匈奴單于的書信一般都是一尺一寸的木札,開頭寫著“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敝行姓f建議老上單于在回信中采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同時印章、封泥的尺寸也要加大,以此壓制漢朝。
在中行說的慫恿下,老上單于認為漢朝軟弱可欺,于是在回信中口氣傲慢無禮,開頭語寫著“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毙胖羞€獅子大開口索要財物。
舌戰(zhàn)漢使
漢使對中行說的投降很不理解,估計是想通過講事實擺道理說服中行說。
有漢使說:“匈奴人不孝,輕視老年人?!敝行姓f不以為然,竭力為匈奴人辯解:“漢朝年輕人被派往邊疆戍邊,他們年老的父母難道不是節(jié)省暖和的衣物、肥美的食物留給出行的士兵嗎?”
漢使說:“對呀!”中行說解釋:“匈奴人知道戰(zhàn)爭的重要性,年老體弱的人不能打仗,因此就要把衣食留給健壯的年輕人,這正是他們?yōu)榱烁玫乇Wo自己,咋能說人家輕視老年人呢?”
漢使又說:“匈奴人父子竟然可以同在一個氈房中睡覺,老爹死了,兒子可以娶后母為妻。兄弟死了,活著的兄弟就可以堂而皇之霸占自己的嫂子或弟妹,無恥亂倫,穿衣戴帽君臣無序,禮儀規(guī)矩長幼不分,你怎么看呢?”
中行說據(jù)理為“皇軍”力爭:“父子或兄弟死了,匈奴人活著的可以娶他們的妻子是為了延續(xù)種族,害怕種族消失。匈奴雖然有點倫?;靵y,但是人家選首領一定要在本族中子孫中?,F(xiàn)如今中國人就是假正經,雖然不娶父兄的妻子,可是親屬關系也越來越疏遠了,以至于相互殘殺紛爭,甚至改朝易姓,不都是親屬關系疏遠造成的嗎?”
此后,再有漢使來和中行說辯論,中行說就顯得不耐煩了:“爾等不必多說了,只想著把輸送匈奴的物品保質保量好了,倘若質量差,數(shù)量不足,等到秋天糧食成熟,大單于就會派出兵馬,踐踏你們待收的莊稼!”
中行說的話令漢使臉上無光,可是當時沒辦法,匈奴人的“代言人”就是這么霸道和無恥。此后,中行說日夜為單于分析漢匈交往的利害,十分敬業(yè)。
不定時炸彈
中行說極力破壞漢匈和親政策,多次為匈奴侵犯漢朝出謀劃策。漢武帝時期,匈奴屢犯漢境。
公元前116年,中行說教唆老上單于御駕親征,率騎兵十四萬大舉侵入漢境,攻占了朝都、蕭關等地,殺死了漢軍都尉孫某,將漢武帝設在北方的一處行宮一把火燒光了,漢國上下震動,漢武帝下定決心討伐匈奴,多次派猛將抵御匈奴鐵騎,毀滅了匈奴人飲馬中原的春秋大夢。
老上單于被中行說的“敬業(yè)”精神所折服,對其言聽計從,在他的謀劃下,匈奴軍隊犯境燒殺淫掠,無惡不作。老上單于死后,他的兒子軍臣單于即位,依舊以大漢奸中行說為狗頭軍師,連續(xù)不斷在漢匈邊境為非作歹。
細菌戰(zhàn)元兇
中行說臨死時為匈奴人出了一個反人類的計策,就是發(fā)動了中國歷史乃至人類史上的第一次細菌戰(zhàn)。他曾發(fā)現(xiàn)一些池塘中有病死的馬、羊等尸體,水中含有劇毒,士兵誤飲了池塘的水,輕則拉肚子,嚴重者就會死亡。
中行說于是令匈奴人把一些病死的動物尸體經巫師詛咒后,埋放在漢軍途經的河流上游水源地,漢軍飲用了這種被污染的水,就會傳染瘟疫。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漢武帝派遣漢軍兵分三路出擊匈奴,其中的西路軍抓獲了一個匈奴的哨兵,這個俘虜交代: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漢軍識破了匈奴狗的惡毒計劃,對中行說發(fā)動的細菌戰(zhàn)有所防范,可還是有一些漢軍將士不小心中毒死亡,如驍勇善戰(zhàn)的名將霍去病。
中行說做了漢奸出賣國家民族利益固然可恥,可是,他為匈奴在文化、經濟、軍事等領域的改革不難看出,這貨確實是個難得的人才,而這樣的人卻在漢朝無人發(fā)現(xiàn),以至于最終成為威脅漢朝的隱患,這又是誰之過?誰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