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4 22:03:10作者:佚名
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絲線纏成,多種香味濃烈中草藥細末裝入袋中。先秦時,年輕人見父母長輩要佩戴編織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都t樓夢》里林妹妹也曾給寶哥哥做過香囊,一針一線都凝結(jié)著她的情思。有一回寫黛玉誤會寶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賭氣把正在做的另一個剪了,香囊卻是寶玉貼身戴著,怎么會送人?當芳華不再、紅雨落盡的時候,見香囊猶見伊人,卻只怕寶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玉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惫糯尤缬褚话?,講究恭敬平和,溫潤悠遠之愛。
《周禮·玉藻》云:“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薄豆旁姽{》中釋說:“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jié)?!薄傲_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系于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使“結(jié)縭”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
篦梳
結(jié)發(fā)同心,以梳為禮。我國古時候,送梳子有私訂終身,白頭偕老之意。
簪
簪又稱搔頭,是古用來插定發(fā)髻或連冠于發(fā)的一種長針,后來專指婦女插髻的首飾。《史記·滑稽列傳》里說:“前有墮珥,后有遺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之句。
釵
釵為珠翠和金銀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發(fā)鈿,連綴著固定發(fā)髻的雙股或多股長針,使用時安插在雙鬢。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辛棄疾詞《祝英臺近.晚春》中的“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即在表述這種離情。納蘭性德詞中“寶釵攏各兩分心,定緣何事濕蘭襟”也飽含與自己所愛分離的痛楚。
手鐲
隋唐至宋朝,婦女用鐲子裝飾手臂已很普遍,稱之為臂釧。初唐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周肪的《簪花仕女圖》,都清晰地描繪了手戴臂釧的女子形象。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還稱作“跳脫”等。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贈羊權(quán)金和玉跳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