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5 07:54:30作者:佚名
中華白海豚,常見于我國東海,素有“水上大熊貓”之稱。
中華白海豚喜歡棲息在亞熱帶海區(qū)的河口咸淡水交匯水域,在澳大利亞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東南亞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據(jù)文獻記載,最北可達長江口,向南延伸至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和廣西沿岸河口水域,有時也會進入江河。
雖然中華白海豚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由于人類活動范圍的不斷加大,隨之而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它們也面對不少的威脅:
1、自然死亡
2、人類造成的死亡
漁民誤捕
捕魚者不經意的誤捕似乎是導致中華白海豚致死的其中一個主因。很多時候,它們都喜愛跟隨漁船覓食。雖然這樣找食物比較容易,但同時亦增加了它們被漁網纏繞的機會。由於鯨豚動物是用肺呼吸空氣的,當它們被漁網纏住時便無法游到水面呼吸,因而被淹死。
船只碰撞
雖然中華白海豚都懂得利用回聲定位系統(tǒng)去探測身邊的環(huán)境,但它們仍有機會被高速船撞倒。據(jù)了解,在保護區(qū)經常會出現(xiàn)中華白海豚的背鰭被推進器打傷的疤痕,此外,也有少數(shù)中華白海豚的尸體上有明顯的被推進器打傷的傷痕。
水質污染
未經處理的家居污水、工業(yè)污水、除蟲劑、以及船只留下的垃圾等都會污染它們生活的水域。海水中的有害污染物如重金屬水銀及有機化氯物等都會積存在海豚的皮下脂肪及內臟,這些污染物雖然不致令它們即時死亡,但卻會嚴重危害到海豚種群的健康。
沿岸發(fā)展和生活環(huán)境減少
沿岸的發(fā)展,令填海需求不斷增加,亦令海豚可用的生活環(huán)境逐漸減少。與海岸發(fā)展及填海工程有關的海底挖掘工程和廢物棄置將使水質污染的問題惡化,最終可能會威脅海豚的健康。
過份捕撈
從擱淺海豚的胃內食物分析顯示,它們是以捕魚業(yè)所捕捉的魚類為食。過份捕撈造成魚獲漸趨下降,也令海豚的食物減少。
水底下的噪音
船只和水底的建設工程(如水底的打樁和爆炸)產生的噪音,可影響海豚的回聲定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