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5 22:56:40作者:佚名
在我國古代,若是窮苦人家想要出人頭地的話,選擇科舉考試這一條路子是非常穩(wěn)妥的。科舉考試最初始于隋朝時期,一直延續(xù)到了清朝末年。這些從科舉考試中出來的狀元都是當(dāng)時考生中的佼佼者,因為科舉考試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有些人是一輩子也考不出個功名來的。所以狀元自然就成為了考生中最為優(yōu)秀的,如果他能夠在官場上好好的混下去的話,名垂青史是沒問題的。
古時候考狀元那么難,到底這些人是怎么水平呢?我們從一張明朝狀元的考卷中就能看出來。小編這就帶著大家一同來看下這張明朝狀元的試卷吧。在古代考狀元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一般人就是經(jīng)歷了多年的苦讀也不一定能考上狀元。我們今天就從一張明朝時候的狀元試卷來看看他為何能考上狀元吧。這張明朝狀元的名字叫趙秉忠。他是萬歷皇帝統(tǒng)治時期的一名狀元。他的這張試卷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干凈整潔,盡管后來我們?yōu)榱朔乐刮璞讜言嚲碇匦抡胰酥`寫,但是這張卷子給人的印象就是整潔,在古代考科舉考的都是類似于今天公務(wù)員考試中的申論。
考試的目的就是想要看看考生對當(dāng)下時政中的問題怎么來解決,也想因此看看民間有沒有能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于這樣的內(nèi)容如果不是思路很清楚的話很容易會在試卷上涂涂畫畫,自然就會影響閱卷人的心情。而趙秉忠的試卷通篇沒有一個錯別字說明了這個人思路是很清楚的,他解決問題的辦法很順暢的,這也讓他的試卷沒有任何的描畫。
他的這種態(tài)度也讓人感覺到他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會非常有條理,如果這樣的人做事給人的感覺就是雷厲風(fēng)行,不拖泥帶水。一旦步入為官之道的話,他也能在官場上做事上有方法,做事不會留后遺癥。再者趙秉忠的試卷中對問題的闡述很有見地,有見地的試卷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對古代先人的治國策略了解的非常透徹,但他的論述又能切合實際,這說明他不是一個讀死書的人。因為理論是一樣的,國運是不一樣的,怎么才能因地制宜呢?如果考生的內(nèi)容能這樣做的話肯定會得到好評,如果見地再深入一點的話,自然救會被人賞識。趙的這份試卷寫的很到位,這才讓當(dāng)時的萬歷皇帝給出了“第一名”的批注,因此趙秉忠就成了皇帝眼中的狀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