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7 08:48:03作者:未知
在中國湖南馬王堆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很多都帶有傳奇色彩,其中最令世人稱奇的是馬王堆女尸,這具女尸與其他干尸不同,是濕尸,是什么原因讓這具女尸保存這么久都不腐爛呢?
1972年,在中國湖南馬王堆古墓中出土了一具女尸,它震驚了世界。為什么呢?原來,盡管歷經(jīng)2000年,但這具女尸外形完整,面色鮮活,發(fā)色如真。解剖后,其內(nèi)臟器官完整無損,血管結(jié)構清楚,骨質(zhì)組織完好,甚至腹內(nèi)一些食物仍存。為什么這具古尸歷經(jīng)千年不腐呢?
一般來說,古墓中的尸體留至今天,只會出現(xiàn)兩種結(jié)果:一是腐爛。因為在有空氣、水分和細菌的環(huán)境里,大量的有機物質(zhì)會很快腐爛,棺木也會腐朽,最后尸體也難免爛掉。二是形成干尸。這需要極為特殊的氣候條件,在特別干燥或沒有空氣的地方,細菌等微生物難以生存,這樣,尸體會迅速脫水,成為“干尸”。
馬王堆的女尸為何是“濕尸”而不腐爛呢?其原因是:
第一,尸體的防腐處理完善。經(jīng)化學鑒定,它的棺液沉淀物中含有大量的乙醇、硫化汞和乙酸等物。這證明女尸是經(jīng)過了汞處理和其他浸泡處理的,硫化汞對于尸體防腐的作用很大。
第二,墓室深。整個墓室建筑在地底16米以下的地方。上面還有高20多米,底徑五六十米的大封土堆。既不透氣也不透水,更不透光。這就基本隔絕了地表物理和化學的影響。
第三,封閉嚴。墓室的周壁均用可塑性大、粘性強、密封性好的白膏泥筑成。泥層厚約1米左右。厚為半米的木炭層襯在白膏泥的內(nèi)面,共5000多千克。墓室筑成后,墓坑再用五花土夯實。這樣,地面的大氣就與整個墓室完全隔絕了,并能保持18℃左右的相對恒溫,光的照射被隔絕,地下水也不能流入墓室。
第四,隔絕了空氣。由于密封好,墓室中已接近了真空,具備了缺氧的條件。在這種條件下,厭氧菌開始繁殖。存放在槨室中的絲麻織物、樂器、漆器、木俑、竹簡等有機物和陪葬的大量的食物、植物種子、中草藥材等,產(chǎn)生了可燃的沼氣。從而加大了墓室內(nèi)的壓強。沼氣能殺菌。細菌在高壓下也無法生存。
第五,棺槨中存有具有防腐和保存尸體作用的棺液。據(jù)查,槨外的液體約深40厘米,棺內(nèi)的液體約深20厘米。但它們都不是人造的防腐液,而是由白膏泥、木炭、木料中的少量水分和水蒸氣凝聚而成的。而內(nèi)棺中的液體是女尸身體內(nèi)的液體化成的“尸解水”。這種自然形成的棺液防止了尸體腐敗,并使得尸體的軟組織保持了彈性,膚色如初,栩栩如生。
在重見天日之時,千年的亡魂隨同所有出土的文物,散發(fā)著迷人的光芒,讓人不禁驚嘆于造化的神奇。